信息论与编码
"传承经典,关注发展;以继承与创新视角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经典理论与前沿科技的贯通。 配套在线课程,扫码可得PPT课件、视频、案例、代码、文献等丰富拓展资源,便于教学和自学。 "

作者:雷菁、黄英

丛书名:面向新工科的电工电子信息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定价:8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50614

出版日期:2024.01.01

印刷日期:2024.12.24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信息论与编码研究信息传输与处理的一般性规律、性能极限以及高效、可靠编码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石。本书主要介绍香农信息理论、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纠错编码,包含绪论、信源与熵、信道与容量、信源压缩编码、信道编码、先进纠错编码技术6章内容。其中:第1~3章介绍信息测度体系;第4章在系统介绍信源编码概念、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各种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及其应用;第5章在推导研究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后,对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概念、编译码原理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循环码编译码方法及常用的BCH码和RS码;第6章介绍近年来纠错编码领域的新技术,如Turbo码、LDPC、无码率码、极化码以及编码调制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雷 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论与编码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信息论与编码”“通信技术综合设计”“通信工程专业设计”等课程。近5年发表SCI源刊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等10余项。获全国、全军优秀教师称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银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信息论与编码方面的教材4部。黄 英,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论与编码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信息论与编码基础”“通信技术综合设计”等课程。近5年发表SCI源刊论文近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出版教材1部。"

前言 1. 本书特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需求更加迫切。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起源于香农的不朽名著——《通信的数学理论》,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信息论与编码的许多思想和方法已广泛渗透至各个领域,其研究成果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在通信、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中得到成功应用。因此,“信息论与编码”也成为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科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高冷而入世”的学问,其概念非常抽象(如熵和平均互信息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量),要求的数理基础强(如涉及概率论、线性代数、近世代数等),涉及的知识面广(如信息测度体系、编码系列定理、压缩编码方法与纠错编码方法等),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小众的。但是,信息论与编码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对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从世界观角度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信息的基本特征和通信的一般性规律,而且从方法论层面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可靠、安全地传输信息。 本书秉承“传承经典,关注发展”的理念,融入作者多年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体会,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对信息论与编码的经典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兼顾科学性与严谨性; 以继承与创新的视角,紧跟科技前沿,凝练科研成果,充分呈现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新技术应用。鉴于信息论与编码最典型的应用背景是通信领域,本书在对概念、原理的解释以及案例的分析中特别突出了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并注意以信息论的观点分析通信技术发展的内涵。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扩...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信息的概念

1.1.1广义信息的定义

1.1.2香农信息的定义

1.2信息论与编码的发展

1.2.1信息理论的形成

1.2.2编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信息论与信息科学

第2章信源与熵

2.1信源模型

2.2离散随机变量的熵

2.2.1自信息

2.2.2信息熵

2.2.3条件熵与联合熵

2.2.4熵的基本性质

2.2.5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

2.2.6离散平稳信源的熵

2.2.7马尔可夫信源的熵

2.2.8信源的剩余度

2.3连续随机变量的微分熵

2.3.1微分熵

2.3.2微分熵的性质

2.4Kullback熵

2.4.1Kullback熵的定义

2.4.2Kullback熵的性质

2.4.3Kullback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

2.5Fano不等式

小结

习题

第3章信道与容量

3.1信道模型

3.2平均互信息

3.2.1信道疑义度

3.2.2平均互信息及其性质

3.2.3序列形式的平均互信息

3.3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3.3.1信道容量的定义

3.3.2简单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3.3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3.4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3.5离散无记忆N次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

3.3.6并联信道与串联信道的信道容量

3.4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3.4.1基本连续信道

...

"(1) 打通信息理论到应用实践的壁垒,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2) 提供丰富的例题、案例、文献等教辅资源,促进理论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加强经典技术与前沿技术的连接。
(3) 提供大量编译码的源代码,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编码理论,搭建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4) 融入大量的科研成果,促进理论理解到实践创新的顺利过渡,拓展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
(5) 新形态教材,配套资源丰富,包括PPT课件、教学案例、代码、文献等,可扫描书中二维码下载。
(6) 基于爱课程、学堂在线平台,配套视频100多个,包括知识点讲解、专题讲座、实验演示、学生研讨等资源,便于翻转课堂和自主学习,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