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巧玲、蒋海斌、吕少珍、姚少波
定价:56元
印次:1-5
ISBN:9787302579625
出版日期:2021.07.01
印刷日期:2025.01.13
图书责编:朱红莲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一本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适用的大学物理教材。本书依据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教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设物理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应用专题模块,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内容;适度降低部分内容的起点,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衔接,同时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压缩经典内容,简化近代物理;简约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加强例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习题的难度。 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波动光学、热学;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
陈巧玲,女,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和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现任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曾主编《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材3册。获福建工程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师德之星”称号。
前言 以经典物理学、近代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内容。 全国高校连续扩招之后,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之后,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都以建设成为一流的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为目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然而,目前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与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却不相适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教材内容方面,当前全国大部分工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从风格、体系以及涵盖的物理学知识来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巴巴诺夫专门为工科物理教学组织编写的《物理学》相差不大,跟不上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与当前工科院校中强调的应用技术型教学脱轨; 其二是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物理教学通常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传授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往往受教材束缚,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加选择地讲授,教学中难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仅限于书本,他们的收获也不过是对现成知识的熟悉以及对现成结论的确信,而在应用方面,特别在能力提高方面收效不大。因此,为了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的教育功能,以满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发展和实际教学的要求,我们尝试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增加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
目录
模块四电磁学
第9章静电场
9.1电荷库仑定律
9.1.1电荷
9.1.2库仑定律
9.2静电场的描述
9.2.1电场
9.2.2电场强度
9.2.3电场强度的计算
9.2.4电场线
9.3电通量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9.3.1电通量
9.3.2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9.3.3高斯定理的应用
9.4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9.4.1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9.4.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9.5电势
9.5.1电势能
9.5.2电势与电势差
9.5.3电势叠加原理
9.5.4电势的计算
*9.6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习题
第10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1静电场中的导体
10.1.1导体的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
10.1.2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
10.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0.2.1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10.2.2电介质的极化
10.3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10.4电容器及其电容
10.4.1电容器
10.4.2电容的计算
10.4.3电容器的应用
*10.5静电场的能量
习题
第11章恒定磁场
*11.1恒定电流电源电动势
11.1.1电流和电流密度
11.1.2电源和电动势
11.2磁场的描述
11.2.1磁现象与电荷运动的关系
11.2.2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1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