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4
ISBN:9787302602187
出版日期:2022.07.01
印刷日期:2024.08.07
图书责编:赵凯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共分七章。第1章机器人概述中介绍了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机器人的用途、机器人的研究内容和机器人学的国内外研究趋势;第2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基本术语及图形符号、机器人的技术参数、机器人轴和坐标系、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等;第3章机器人的组成与结构中介绍了机器人的组成、机械结构、传感器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第4章机器人的编程简单介绍了机器人的编程方式、编程要求与语言类型、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要求、工业机器人语言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以及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等;第5章机器人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培养体系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建设、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培养定位以及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做了介绍;第6章工业机器人厂家简介主要是对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厂商和产品做了简单介绍;第7章学科专业认识主要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机器人认识实习等,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孟昭军,IEEE member,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机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辽宁省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入选者;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近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省部级纵向课题7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完成横向课题9项。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1项。
前言 机器人工程作为国家新设立的本科专业,符合我国战略发展目标,说明国家把机器人产业摆在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同样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来说,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由于高校层次不同,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有所区别。此外,应用型高校选用不同厂家的机器人作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室设备,必然涉及不同厂家的设备特点。虽然不同的机器人设备原理相同,但操作、编程指令、仿真软件和集成环境以及PLC控制都有所不同。以上两个问题造成了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选用的教材和资源就必须与实验室建设进行整体上的统一考虑。 根据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结合全国新工科机器人联盟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建设方案要求,为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特编写了这本机器人工程专业导论教材。本书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科专业认知课程,基本上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学生不具备高等数学等机器人专业的基础。所以本书编写过程中对机器人设计等理论全部舍去,只保留简单的概念性介绍,理论知识将在以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学习。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 一是本专业必要的技术性因素知识,即机器人相关的知识、概念等,使学生清楚本专业涉及哪些知识领域; 二是机器人工程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有整体性的了解; 三是非技术性因素知识,即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和锻炼自学能力。 本书既注重对非技术性因素的教育,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需要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职业道德、伦理道德以及终身学习等结合起来、统一考虑,不能完全取决于专业知识,也注重对四年大学学习整体的认知和规...
目录
第1章机器人概述
1.1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
1.1.1机器人名称的由来
1.1.2机器人的定义
1.1.3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2机器人的用途
1.3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1.4机器人学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4.1国外发展趋势
1.4.2国内发展趋势
第2章机器人基础知识
2.1机器人的分类和典型机器人
2.1.1机器人的分类
2.1.2典型机器人
2.2机器人的基本术语及图形符号
2.2.1机器人的几个基本术语
2.2.2机器人的图形符号
2.3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2.3.1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2.3.2机器人的技术参数举例
2.4机器人轴和坐标系
2.4.1机器人运动轴的名称
2.4.2机器人坐标系
2.5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基础
2.5.1运动学
2.5.2动力学
2.5.3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在控制上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机器人的组成与结构
3.1机器人的组成
3.1.1驱动系统
3.1.2机械结构系统
3.1.3传感系统
3.1.4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系统
3.1.5人机交互系统
3.1.6控制系统
3.2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3.2.1机器人的机身
3.2.2机器人的臂部
3.2.3机器人的手部
3.2.4机器人的腕部
3.2.5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3.3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