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教程(第2版)
作者:陈纯锴 龙帮强 徐妮妮 王少娜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2-3
ISBN:9787302591924
出版日期:2021.11.01
印刷日期:2025.01.16
本书系统讨论了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概念、方法、算法、设计。全书共7章,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信号数字化原理,时域、频域(z变换)的分析方法,包括第1、2章内容;第二部分为数字谱分析,主要是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包括第3、4章内容;第三部分为IIR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理论、结构与设计方法,包括第5、6、7章内容。本书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又重视算法实现和实践。图文并茂介绍这些理论的同时将MATLAB引入其中,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深入详尽分析各种实例,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精髓,并能提供完整的MATLAB程序。此外还制作了教学视频,扫描书中相应位置的二维码可以在线观看、学习。本书条理清楚,论述深入浅出,有较多的例题,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专科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这些专业及相近专业数字信号处理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more >第2版前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高校电子信息类的必修课。2018年,我们在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教程》,被一些高校作为教材或参考书。根据三年的教学使用及读者的反馈,对教材进行修订,为保证理论的完整性,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并尽量保持内容的逻辑关联性和全面性。考虑后续的随机信号处理及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增加了相关运算,增加了滑动平均系统去噪原理及应用实例。线性卷积及圆周卷积关系上引入原理框图及对应例题等,重新修订的教材整体结构循序渐进,内容深入浅出,体现了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本书在形式上充分利用了现代教材建设手段,针对教材的知识点在不同章节精心制作了教学视频,扫描书中相应位置的二维码可以在线观看、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指正与建议,以便再版时做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此外,对部分例题也进行了补充和改编,使其更加契合理论学习。 考虑一些高校要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们按照认证要求制作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部实例的源代码和教学日历。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赵凯编辑的策划与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我们要特别感谢参加本书第1版和第2版编写与出版工作的所有老师!受编者水平所限,教材中难免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1年10月 前言 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数字信号处理”已快速成长为一个主要的学科领域,成为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课程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推动教材内容也随之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 本书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 强调基础,内容包括数字信号与系统、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快速算法(数字谱分析)、滤波器理论与设计(IIR、FIR)三大块。现在许多高校限于学时等因素也只讲这些内容,而目前许多数字信号处理教材内容不断增加,如小波变换、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线性预测和最优线性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及功率谱估计等。这些内容往往成了“摆设”,当然并不是说不应该有这些新知识,只是大部分普通高校没有讲授。 (2) 本书的习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及综合题,同时大部分习题给出了详细答案。这些习题都非常有启迪意义,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内容。以往教材每章都给出大量习题,在附录中给出答案,但这些答案非常简单,有的还省略了,同时配套出版习题解答书籍,可能是考虑让学生自己来思考,但对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只会增加障碍与不便。 (3) 本书中各章末都拿出一节增加MATLAB应用实例,并给出完整程序,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现方法。 (4) 本书虽强调基础,但讲述内容能全面、深入地阐述近年来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图文并茂,能用图形说明的不用文字阐述; 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实用性、实践性强,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本书由陈纯锴进行规划、组织和统编,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组老师均参与编写,陈纯锴编写了绪论、第6、7章及第1、5章部分内容,第4章由龙帮强老师完成,第1章部分内容由徐妮妮老师完成,第2章由王少娜老师完成,第3章由关雪梅老师完成,第5章部分内容由王雯老师完成。全书由陈纯锴统稿。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的J.Tong教授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吴涛老师提出了建议与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文献,在此对本书末列出的参考文献以及书中未能提及资料来源的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赵凯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8年5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