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1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630821
出版日期:2023.06.01
印刷日期:2023.08.01
图书责编:王向珍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以环境微生物学、化学计量学和细菌能动力学为基础,以废水生物处理的理论为主线,系统深入地详细讲述了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改善(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的有关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原理,并介绍了这些原理的主要应用,包括传统应用,如活性污泥处理和厌氧消化,还重点介绍了在环境生物修复、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脱毒和降解、饮用水的生物过滤等方面的新兴应用。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可帮助读者逐步学习如何进行分析、设计以解决当代环境问题。书中提供了大量图表,每章配有例题和习题。
王建龙,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研究生教材共计10多部。曾翻译出版该书的第一版。
第2版前言 环境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来提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防止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清理污染环境、为人类社会创造宝贵资源以及改善人类健康。环境生物技术对社会至关重要,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它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环境生物技术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也是一门极具现代特征的学科。20世纪初开发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工艺和厌氧消化工艺,至今仍然是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与此同时,这门学科不断引入新技术,以解决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危险化学品的脱毒和有价值资源的回收。用于表征和控制环境生物技术过程的重要工具,也已经使用了数十年。例如,尽管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探索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传统的生物量测量方法,如挥发性悬浮固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生物技术的工艺过程是基于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原则建立的,但应用这些原则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经验。尽管经验不能代替原则,但因为环境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处理对象本质上错综复杂且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接受经验主义。 工程学原理通常基于定量工具,而微生物学原理往往更基于观测性结果。如果要求工艺过程性能可靠且经济高效,则量化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环境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微生物群落极其复杂,通常无法进行定量描述,因此,非量化的观察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环境生物技术: 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我们将环境生物技术的这些不同特征联系起来。我们的策略是在前9章中讲解基本概念和一些量化的工具,这构成了该书第2版的原理部分。在第10章至第15章以及附录的5章电子版中,在描述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时,我们始终遵循这些原理。我们的主题...
第1章走向可持续发展
1.1水资源及其利用
1.2污水资源
1.3气候变化
1.4可持续性
1.5环境生物技术的作用
1.6本书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微生物学基础
2.1微生物细胞
2.2微生物分类
2.3原核生物
2.3.1细菌和古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2.3.2细菌发育谱系
2.3.3古细菌的系统发生谱系
2.4真核生物
2.4.1真菌
2.4.2藻类
2.4.3原生动物
2.4.4其他多细胞微生物
2.5病毒
2.6传染病
参考文献
第3章生物化学、代谢、遗传学和信息流
3.1生物化学
3.1.1酶
3.1.2酶的反应性
3.1.3酶活性的调节
3.2能量捕获
3.2.1电子与能量载体
3.2.2能量与电子投入
3.3新陈代谢
3.3.1分解代谢
3.3.2合成代谢
3.3.3新陈代谢与营养种群
3.4遗传学和信息流
3.4.1脱氧核糖核酸(DNA)
3.4.2染色体
3.4.3质粒
3.4.4DNA复制
3.4.5核糖核酸(RNA)
3.4.6转录
3.4.7信使RNA (mRNA)
3.4.8转运RNA (tRNA)
3.4.9翻译与核糖体RNA (rRNA)
3.4.10翻译
3.4.11调节
3.4.12系统发育
3.4.13系统发育分类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习题
第4章微生物生态学
4.1选择
4.2物质交换
4.2.1基质交换
4.2.2遗传信息的交换
4.2.3生长因子
4.2.4化学信号的交换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