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电子技术(第2版)
作者:林红,郭典,林晓曦,蒙丹阳,林卫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63元
印次:2-4
ISBN:9787302601722
出版日期:2022.04.01
印刷日期:2025.01.10
本书按照1995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着简洁、通俗、先进和实用的原则而精心编写。 本书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电源、数字电路基础、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双稳态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本书每章有小结、习题或思考题,并附有一部分习题答案,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教学学时为40~70),本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more >第2版前言 我 们身处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均在迅猛地发展,这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对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进行系统的改革。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高素质的技术研究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感其仍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加以改进和完善。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在第2版的修订过程中,仍依据教育部高等工业学校工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制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同时继续遵循本书第1版的编写原则: “保证基础,精选内容,加强方法,突出应用,由浅入深,利于自学。”在内容和体系上做了如下修订。 首先,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较好地面向未来的需求,面向数字化和专用集成电路的新时代,在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删去了一些次要内容。 其次,在本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增加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电路的介绍。为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加了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应用的方法实例,加强了逻辑电路的设计部分。 最后,在修订时,注意保持和发扬原书的风格和特点,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内容的安排和介绍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注意归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注重教学效果,为此,增加两套自测试卷和答案。 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教材的实际内容超过教学学时数,以便教师在讲授时根据专业需要、学时多少和学生实际水平来决定取舍。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信、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电子、电力、机械、化工、建筑等专业的本科或专科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由林红、郭典、林晓曦、蒙丹阳、林卫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2年2月 第1版前言 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已成为许多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受限于新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该门课所允许的授课学时却越来越少,本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而编写的。编者在分析了近年来出版或再版的若干美国同类教材和国内重点大学的改革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该门课上的教学体会及在该领域的科研实践体会,力求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出以下的思路和特色。 (1) 教材最大限度地删除了对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内部物理过程的数学分析,把注意力放在器件的外部伏安特性、模型和参数上面。这是解决电子技术内容多、学时数少的必要措施,这一做法也被各种新教材共同采用。 (2) 虽然新器件、新电路不断涌现,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不会变化的。教材始终以“讲透概念原理、打好电路基础”为宗旨,对基本概念的讲述一般不压缩篇幅,这是使教材易读的重要措施; 简化公式的数学分析推导过程,使公式简明易记,重在应用。 (3) 教材服务的对象是初学者,因此在章节次序的安排上应符合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例如,不为追求“先器件后电路”的系统性,而把器件在前面的章节里就全盘托出,使得学习难度增加。代之以“边器件边电路”的方法,介绍完一种器件,接着就讲它的基本实用电路。放大电路的分析也按照先基础电路后实用变形电路来编排的。 (4) 教材有意识地加强了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中的电子器件一旦模型化以后,剩下分析计算的工作依靠电路理论课程的知识来完成,使学生掌握研究电路的统一方法,所学的知识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5) 电子技术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一门工程型、技术型、实用型而非理论型的课程,因此,教材注意强调电路结构和元件取值的合理性。电路的计算则用工程近似方法: 抓主要矛盾,简化模型和计算。 (6) 对集成电路的讨论强化“外部”,淡化“内部”,着眼于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7) 教材对放在各章之后的习题(或思考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习题是对学生是否掌握本章的基本知识的全面检查,能起到纠正模糊认识、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提高分析实际电路能力的作用。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精选题目,并附有部分习题的答案。 (8) 教材各章之后附有小结,以帮助学生归纳重要知识点和重要结论。 注意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教材的实际内容超过教学学时数,以便教师在讲授时根据专业需要、学时多少和学生实际水平来决定取舍。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电信、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电子、电力、机械、化工、建筑等专业的本科或专科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由林红、周鑫霞主编,参加编写的工作人员有蒙向阳、杨凡、蒙丹阳、张艳艳、徐海林、杨桦、林卫、林晓曦、程萍、张德芳、马莉、王红、张士军。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