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流技术及应用
经典教材改版升级,配套教案,课件,大纲等内容。

作者:金亚玲,周璐,张妍,刘寅生,魏静敏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10410

出版日期:2022.07.01

印刷日期:2022.07.13

图书责编:赵凯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后续课,是电机拖动控制系统、变频调速技术的前续课。 面对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办学特点,在教材的设计方面先有该章的问题引入,然后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并利用该章的知识设计一个小的电力变换系统。该部分知识包括大功率充电器的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电赛)等电路。该书采用了理论分析和Multisim仿真两种方法对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和交流-交流变换器进行讲解。对PWM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金亚玲,副教授,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双师教师;主要教授过《电力电子技术》(校级教改立项负责人)、《工厂供电》(校级项目教学示范课负责人)、《电气控制设备》和《电机测试技术》等课程;获得过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负责校级《自动化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以第一主编出版了《自动控制题库及详解》教材、《电力变流技术及应用(第一版)》、《工厂供电》和参编《自动控制原理》等,指导学生大赛多项一等奖等。

前言 电力变流技术及应用又称为电力电子学或现代变流技术,它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一门关于电源的控制技术,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和相位的变换。电力电子技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本课程着重学习电能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针对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院校的学生而言,烦琐的理论推导非但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与实际生活不能紧密连接,不够实用。为此,本教材以“实用、够用、会用”为编写原则,具备的特点有: (1)器件方面重点介绍全控器件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具体的应用方面; (2)介绍了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3)突出物理概念和工程背景,减少了冗繁的定理、性质、公式的数学推导,使用仿真软件得出各种电路变换的结果; (4)增加了读者能够接受的应用实例和工程应用背景的介绍,以提高教材的趣味性。 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能量转换的基本物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第2章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不可控型器件、半控型器件、全控型器件,介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特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共性技术。第3章至第6章按变换形式分类,依次介绍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交流交流变流电路的拓扑电路和控制方法,各章均配有对应的仿真电路和使用实例及一定数量的思考题。第7章和第8章介绍PWM控制技术、软开关技术等典型应用。 本书由沈阳工学院金亚玲和辽宁科技学院周璐共同负责全书的编撰工作,大连海洋大学张妍...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本课程教学要求

1.2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概况

1.2.1电力电子技术内涵

1.2.2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1.2.3变流电路的发展

1.2.4控制技术的发展

1.3变流电路分类与功能

1.4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1.4.1电源

1.4.2电气传动

1.4.3电力系统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电力电子器件

2.1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2.1.1电力电子器件的概念和特征

2.1.2应用电力电子器件的系统组成

2.1.3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2.2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

2.2.1PN结与电力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2.2.2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

2.3半控型器件——晶闸管

2.3.1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3.2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2.4典型全控型器件

2.4.1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2.4.2电力晶体管

2.4.3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2.4.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5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2.5.1MOS控制晶闸管

2.5.2静电感应晶体管

2.5.3静电感应晶闸管

2.5.4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2.5.5功率模块与功率集成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电力变流技术及应用

目录·

第3章整流电路

3.1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3.1.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3.1.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

本版教材是第1版的修订版,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以应用为主的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用书或自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与第一版相比,本书准确度更高,严谨性更强。配套资源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