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第2版)
作者:袁涛,任佳丽,蔚晨月,郑淑军,李月香
丛书名: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69元
印次:2-2
ISBN:9787302630319
出版日期:2023.05.01
印刷日期:2023.12.19
本书选用80C51单片机作为样本,介绍了单片机的电路和功能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单片机的应用开发。80C51单片机功能强价格低、应用广泛、资料丰富、易于使用,是初学单片机的读者从入门到提高极为适合的一款芯片。 本书共分为17章,内容包括对单片机的初步认识、单片机电路结构和功能、C51语言及开发工具的使用、各端口功能及其应用举例等。书中提供的很多应用实例,如人机交互、中断、定时器、串行通信、A/D转换与D/A转换、电机控制等,对于应用项目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第16章与第17章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行实际应用项目开发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书采用任务驱动式编程思路,除介绍通常的硬件仿真工具之外,还介绍了在Proteus虚拟仿真环境下搭建硬件电路和运行调试程序的方法,为读者快速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more >第2版前言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第1版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但由于第1版书中讲解的μPD78F0485单片机即将停产,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引导读者入门学习单片机技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作为第2版教材出版。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像单片机这样的智能芯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要掌握单片机技术还是有一定的门槛,本书再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比较容易地了解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以及通过一些实例学习如何将单片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单片机虽然型号繁多,电路结构和功能差别较大,但是从一款结构和功能相对简单的单片机入手去学习单片机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都将大有裨益。本书选用51单片机作为样本,对单片机的电路和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开发进行讲解。 本书所有编写人员都是多年从事单片机教学的大专院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如何引导初学者入门并一步步打好基础。 本书主要由袁涛、任佳丽、蔚晨月、郑淑军、李月香等共同编写完成。其中,清华大学袁涛、山西大学李月香负责全书的规划,山西大学李雪莲编写了第6章和第7章; 晋中信息学院蔚晨月编写了第9章和第12章,晋中信息学院李青云编写了第10章和第11章,晋中信息学院吕淑芳编写了第4章和第5章,晋中信息学院杨璐编写了第1章和第2章;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任佳丽编写了第13章和第14章,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关志艳编写了第8章; 山东职业学院郑淑军编写了第3章和第15章,山西大学李月香编写了第16章,清华大学袁涛编写了第17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了大量51单片机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在此对所有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对于书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敬请广大读者和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2022年5月 课件 实操演示讲解 (以105为例讲解) 第1版前言 嵌入式系统是硬件、软件组成的综合系统,其应用覆盖领域极为广泛,从天空到地面,从军工到民用,几乎随处可见,一个家庭中拥有几十片单片机已经不足为奇。 单片机(或称为微控制器)是集成了CPU、存储器、定时器、中断控制器、UART和SPI串行通信接口、并行I/O等多种所需功能电路的一块芯片。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大、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允许工作电压在宽范围内波动等特点,是嵌入式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件。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是设计开发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关键。 单片机的功能配置极具灵活性,绝大多数引脚为多功能复用,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定义,用同一型号的单片机定义出成百上千种引脚功能各异的单片机并非夸张。因此,不用花费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价格,也能配置出专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单芯片化使得嵌入式系统的电路设计越来越简洁和可靠,但同时必然使得单片机型号明显增多。对开发应用人员来讲,应该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单片机。 单片机虽然型号繁多,但其组成和应用原理是相通的。深入学习和掌握一款功能丰富的8位单片机的使用,就能够为应用各种单片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本书以μPD78F0485单片机为例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设计。μPD78F0485单片机是瑞萨(Renesas)公司78K0(8位)系列单片机中的一个芯片型号,其内部电路功能非常丰富,功耗低(休眠电流仅为2.5μA左右),工作电压范围宽(在1.8~5.5V电压下可以正常工作),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8位高端单片机芯片,对于读者从入门到提高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它提供的默认设置使得许多应用变得简单; 功能强大、灵活的C编译器更是为它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方便,甚至只熟悉8051单片机、PIC单片机的使用者也不会感到上手困难。书中第2~17章分别介绍了μPD78F0485单片机中各部分电路的原理、功能及使用,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实例,实例中的程序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并且大部分程序可以在附录B中的实验装置上实际运行。 78K0系列中的单片机型号很多,但是C编译器是相同的,只是器件文件不同而已。编者用μPD78F0485、pPD78F0495、μPD78F9116等不同型号单片机开发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从中切实体验了C语言可移植性好、可维护性好、开发效率高的特点。甚至仅使用C编译器和程序固化器就完成了某些项目的开发,更说明了C语言的良好特性。 C语言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它主要用于单片机和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开发。不同厂家单片机的C语言的区别主要是编译、连接程序不同,从而生成不同的机器代码。目前从事嵌入式系统技术开发的人员众多、分布领域广、技术基础差异大,推广使用C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是非常必要的。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速度快、可读性好、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可移植性好、代码转换质量高。一般情况下,完成同样的任务,用C高级语言比用汇编语言工作效率可提高5~10倍,在调试阶段更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毋庸置疑,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是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工作必备的技术。 单片机C高级语言的特点是同时兼有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优点,可以像汇编语言那样直接利用单片机的硬件特性进行程序设计,即直接操作单片机的硬件接口。因此,目前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C高级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高级语言使单片机的开发变得简单易行。C高级语言可移植性好,书中以哪款单片机为例并不重要,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将嵌入式系统中的一款单片机更换为其他型号的单片机并不困难。为了避免重复,书中第21章“C高级语言基础”中主要介绍了μPD78F0485 单片机所用的C编译器CC78K0中相对于标准C所增加的内容,而且还详细叙述了如何进行编译、连接,以及编译、连接控制选项的使用等,这部分对于如何用好C高级语言进行单片机开发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第20章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这是嵌入式系统开发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效解决当前软件故障越来越多发的难题。 附录A中所述的开发工具 EZ/EM1是单片机学习和开发的重要工具。它实现了表面封装单片机的片上调试功能(onchips debug),瑞萨电子公司78K0(8位)、78KOR(16位)和V850(32位)系列的单片机都可以使用此开发工具。 本书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 软件设计采用C高级语言,程序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其他型号或其他厂家单片机中。 (2) 设计实例具体而丰富,实用性强,即使基础薄弱的读者,结合附录A~附录D的实验指导也能容易地入门。书中GSM无线数据通信实例还为学有余力的读者学习提高提供了指导。 (3) 对低功耗设计进行了专门的叙述。 (4) 附录中介绍的实验装置便于携带,学生可以放入书包随时使用。这点类似发达国家名校的做法,以利于鼓励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实验装置不仅能配合书中内容学习,其本身也是个综合设计的范例,书中给出它的电路设计,便于读者分析和制作实验装置。 本书既适用于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使用,也适用于各工科大专院校和中等专科学校作为教材,以及作为技术培训教材。对于有一定单片机基础的读者,可以先阅读附录和第5章,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阅读有关章节的内容。 本书主要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袁涛、山西大学计算机系李月香、清华大学杨胜利执笔,太原工业学院张麟华完成了第9章的编写工作。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瑞萨电子公司、瑞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瑞萨电子(香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瑞萨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培训中心、山西大学瑞萨电子联合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对参与本书部分工作的任佳丽、牛鹏飞、王晓波、李青云、李美俊、单绍明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7月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