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亚辉、薛志荣、李俊、贾思玉、杨宝玲
定价:9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41247
出版日期:2023.09.01
印刷日期:2023.09.06
图书责编:杜杨
图书分类:零售
《智能座舱HMI设计:从人因理论到设计实践》结合当下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智能座舱为基础,从人因学出发,详细讲解了智能座舱中的数字仪表HMI设计、信息娱乐系统HMI设计、多模交互设计、驾驶自动化HMI设计的知识,从多个角度解释了车载系统、智能驾驶和多模交互的设计方法,涵盖人因学理论、行业规范、设计案例、设计原则,以及相关领域的趋势和挑战。
王亚辉,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方向,具有机械工程、心理学、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背景,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三航/军工/车辆)中的人因工程、智能交互与机器行为学。除了科研外,一直通过自媒体(未来出行实验室等)科普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知识,目前自媒体矩阵人数已有 40w+。
前言 新一轮的智能革命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汽车的产品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汽车正在由传统的工业及机械产品,向“第三空间”和移动的智能化数字终端转变。一方面,汽车座舱不再受到传统物理按键和显示屏物理性能的约束,汽车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不断拓宽;另一方面,汽车摆脱了功能至上的设计趋势,更有趣、更有情感、更人性化的车内交互设计正在成为车企关注的重点。 然而,在这个转折点上,车企却面临着消费需求下降,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浪淘沙阶段,无论是国内新势力、传统汽车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之中。几年前,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让造车“看起来没那么难”,催生了大量场外玩家进入,生长在数字化时代的新玩家为百年汽车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即使大量的资金在品牌初创期造就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难以在单车利润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持续,结果是十不存一。另外,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正在不断压缩汽车的开发周期,以往某豪华品牌车型整体开发周期60个月的情况一去不复返,20~30个月的快速迭代量产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响应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新需求,基于用户实际需求进行正向研发,并通过前瞻技术或设计创新实现“差异化的用户价值”,让用户安全、高效、舒适地完成车内交互体验,成为车企的核心关注点。 智能座舱是由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起来的智能载体,是当前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智能座舱的设计创新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体验,而另一方面,座舱的交互信息越来越复杂、新兴技术或设计越来越多,给驾驶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因此,在具体的智能座舱HMI设计中要时刻守住...
第1章 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介绍
1.1 智能座舱HMI概览 2
1.1.1 智能座舱的定义和发展史 2
1.1.2 智能座舱HMI的发展趋势 5
1.1.3 智能座舱HMI的场景设计 9
1.2 智能座舱HMI中的机会和挑战 14
1.2.1 驾驶安全的挑战 14
1.2.2 智能驾驶的挑战 16
1.2.3 信息安全的挑战 18
1.2.4 人因工程的挑战 19
第2章 智能座舱中的人因学
2.1 什么是人因学 22
2.1.1 人因学的基本概念 22
2.1.2 人因学的发展历程 23
2.1.3 人因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6
2.2 智能座舱为什么关注人因学 26
2.2.1 智能座舱人因学的挑战增多 26
2.2.2 智能座舱任务多样化 29
2.2.3 智能座舱中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更复杂 30
2.3 智能座舱的人因学应用 33
2.3.1 智能座舱设计要知道的人因学及人机交互理论模型 33
2.3.2 智能座舱的总体人因学要求 40
2.3.3 考虑人因学要求的智能座舱设计流程 48
第3章 智能座舱HMI设计的核心问题
3.1 跳出移动端的设计惯性看智能座舱HMI设计 52
3.1.1 安全需求不同 52
3.1.2 注意资源占用需求不同 52
3.1.3 使用场景不同 53
3.1.4 生态系统与设计规范不同 55
3.2 智能座舱HMI设计要处理好“空间关系” 56
3.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