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铁桥
定价:68元
印次:1-7
ISBN:9787302655794
出版日期:2024.03.01
印刷日期:2024.07.26
图书责编:宋冬雪
图书分类:零售
经济有周期,经营有规律。相较于大平台和大企业,小微企业的经营更是刀尖跳舞,步步惊心。一个好的决策可以带公司实现利润翻倍,一个坏的转身也能让业务步履维艰。 作为多年行业老兵,刺猬公社创始人叶铁桥老师从三个层面总结了小微企业经营的37个核心关键点,以笔记体的方式,讲透:如何选对人,搭建和管理高效团队;如何做对事,树立和践行企业的三观;如何走对路,提升和迭代自我认知。 如果你是小微企业管理者,本书将是你的案头指南,帮助你穿越经济周期,做出更精准的商业决策。如果你是团队管理者,本书也能帮你构建管理者思维,以经营者视角和维度,实现更大的价值。
"叶铁桥“刺猬公社”主理人,北京小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200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历任首席记者、官微运营室主任。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诸多新闻奖项,并在两年内将官方微信平台用户由不足10万发展到超过100万,使其成为中央媒体头部传播平台之一。2014-2015年度,连续两年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讲教师,并获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家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2016年创办知名垂直新媒体“刺猬公社”,成为一名小微企业创业者。目前,“刺猬公社”在各网络平台有超百万用户关注。"
前言 1 关注大企业经营的书籍车载斗量,关注小微企业经营的却不多。 这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大企业虽然耀眼,数量却并不多,千万家小微企业才是蚂蚁雄兵。 随便翻起一本谈企业经营的书,举的例子都是全球或全国知名的明星公司。但是,仅就中国来看,又有多少家明星企业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 1.61 亿个,其中企业主体 5038.9 万个,个体工商户 10794.1 万个。 如果不算个体工商户,只算企业,那么,5038.9 万个企业主体中,真正可以称得上全国知名的明星公司的,不会超过 1000 家,也就说,比例不会超过 1/50000。 按照市场普遍认可的成功的标准——上市来看,截止到 2021年 8 月 30 日,我国的上市公司一共 4455 家。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公司是上市公司。 5038.9 万个企业主体中,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以明星公司的案例作为参考,有一定价值,但价值可能有限。 经营一家成千上万人的企业,跟经营一家几十上百人的企业完全不同,就像打仗时指挥一支成千上万人的军队,与指挥一支几十上百人的军队完全是两码事一样。 在创业前期,我看过大量写大企业经营管理的书籍,里面介绍的办法都特别好,也都想学,但后来一想,能学得了吗?比如,有的公司为了保证人才密度,“给员工支付行业最高薪资”;有的公司休不休假,由员工自己说了算;有的公司为了留住员工,给员工提供高额住房贷款,甚至拿地给员工盖廉租房……这些对小微企业来说,可能实现吗? 大多...
找对人
01 不一定需要合伙人 _ 003
02 什么员工不能招? _ 010
03 不要想着去改变一名员工 _ 019
04 如何选拔中坚层员工 _ 024
05 员工被提拔后的常见问题 _ 031
06 如何对中层放权和监督 _ 036
07 批评优秀员工要有策略 _ 041
08 如何处分员工? _ 048
09 如何与新世代员工共舞 _ 053
10 沟通要“入耳、入脑、入心” _ 057
11 不要把员工离职全视为失败 _ 064
12 没有组织力的团队只能叫团伙 _ 070
做对事
13 先定好位,再开始做事 _ 079
14 厘清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_ 085
15 先追求成为正常的公司 _ 091
16 每家小微企业,都该有本员工手册 _ 095
17 管理理念来源于危机 _ 101
18 一对一会议和参与式决策 _ 105
1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_ 113
20 盯紧产品、服务和现金流 _ 117
21 再难也得做绩效评估 _ 122
22 变革可能会死,不变革一定会死 _ 127
23 如何面对逆周期 _ 132
24 不要既降薪又裁员 _ 138
25 运转良好时,不要过度管理 _ 143
XX 小微企业经营笔记
走对路
26 以平常心对待创业 _ 149
27 最大收益是自主权和学习机会 _ 153
28 尽量不融资,也不盲目扩张 _ 156
29 不要... 查看详情
2. 创业老兵叶铁桥8年经验与心法系统梳理,精准聚焦小规模组织与团队
3. 人、事、路三个大的方面,37个关键议题,助力小微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活下来、活下去
4. 《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作序,樊登、吴晓波、欧阳辉、王志芳、贺学友联袂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