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极限附近的光刻工艺(第2版)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工业界、学术界多年的积累

作者:伍强、胡华勇、何伟明、岳力挽、张强、杨东旭、黄怡、李艳丽

丛书名:先进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丛书

定价:368元

印次:2-1

ISBN:9787302676119

出版日期:2024.11.01

印刷日期:2024.11.25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为了应对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是光刻技术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破解光刻制造设备、材料和光学邻近效应修正软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作为从事光刻工艺研发近 20 年的资深研发人员,作者肩负着协助光刻设备、材料和软件等产业链共同研发和发展的责任,将为了应对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是光刻技术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摆脱光刻制造设备、材料和光学邻近效应修正软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作为从事光刻工艺研发近20年的资深研发人员,作者肩负着协助光刻设备、材料和软件等产业链共同研发和发展的责任,将近20年的学习成果和研发经验汇编成书,建立联系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和制造,设备、材料和软件的研发,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一座桥梁。 本书以光刻工艺为主线,将光刻设备、光刻材料、光刻成像的理论计算、光刻工艺中各种建 模思想和推导、芯片制造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对光刻工艺各项参数的要求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图景。本书可供光刻技术领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集成电路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

伍强,复旦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于复旦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IBM公司,担任半导体集成电路光刻工艺研发工程师,在研发65nm逻辑光刻工艺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建模精确地测量了光刻工艺的重要参数:等效光酸扩散长度。2004年回国,先后担任光刻工艺研发主管、光刻设备应用部主管,就职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荷兰阿斯麦(ASML)光刻设备制造(中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复旦大学。先后研发或带领团队研发0.18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14nm、10nm、7nm等逻辑光刻工艺技术和0.11μm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光刻工艺技术,带领设备应用部团队将193nm浸没式光刻机成功引入中国。截至2023年8月,个人共获得110项专利授权,其中40项美国专利,发表光刻技术论文79篇。担任国家“02”重大专项光刻机工程指挥部专家,入选“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2007-2009年担任ISTC(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光刻分会主席。2010-2023年担任CSTIC(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光刻分会副主席。

前言 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虽然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还缺乏关键技术,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光刻机、光学检测设备、涂胶显影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套刻测量显微镜、缺陷检测设备、高端193nm浸没式光刻胶、抗反射层、高端显影液等。此外,光刻计算软件和自动化设计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 由于外国供应商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和各种控制,我国的光刻工艺工程人员很难从工作中比较系统地了解设备和材料的设计原理与构造,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分析和总结。 同时,我国的设备、材料和软件研发厂商也对现代光刻工艺的苛刻要求体会不深。 作者基于在国内外多家集成电路公司技术研发的工作经历及经验,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分析总结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编写了本书。 希望通过本书建立起联系工业界芯片制造中的光刻工艺研发和国产光刻设备、材料、计算软件的研发,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座桥梁,以此抛砖引玉,促进国内各单位的相互了解、紧密合作,同时促进跨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期我国能够早日在光刻整体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摆脱关键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化解高新技术发展被“卡脖子”的巨大风险,为我国信息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本书聚焦光刻工艺的研发,同时以工艺研发为视角,详细介绍和分析了重要的设备,如光刻机、涂胶显影机、光掩模电子束曝光机、线宽测量扫描电镜、套刻测量显微镜、缺陷检测设备、其他测量设备,以及极紫外曝光机。同时,对光刻材料,如光刻胶、抗反射层做了深入分析。此外,还对光刻仿真软件、光学邻近效应修正软件算法做了详细推导和分析。在总结过...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光刻技术引论

1.1集成电路简史

1.2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简史(1958年至20世纪90年代)

1.3我国成像镜头的发展简史和数码相机的最新成果

1.4光刻机的发展简史和我国光刻机的发展简史

1.5我国光刻胶的发展简史和最新进展

1.6光刻工艺使用的其他设备的发展和我国的发展

1.7光刻工艺的仿真计算发展

1.8极紫外光刻的发展和导向自组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光刻工艺概览

2.1光刻的整体技术要点

2.2光刻工艺的流程

2.3光刻工艺使用的设备

2.3.1光刻机

2.3.2涂胶显影一体机

2.4光刻工艺使用的材料: 光刻胶、抗反射层、填隙材料

2.5光刻工艺的一整套建立方法,包括确定各种膜厚、照明条件、工艺窗口等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3章光学成像原理及分辨率

3.1光学成像原理

3.2分辨率的定义: 瑞利判据、全宽半高定义

3.3部分相干光的成像理论: 照明条件中的部分相干性

3.4光学照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科勒照明方式

3.5光学成像的傅里叶变换

参考文献

思考题

第4章光刻胶

4.1光刻材料综述

4.1.1光刻胶

4.1.2溶剂

4.1.3光刻胶的生产流程

4.1.4抗反射层

4.1.5显影液和清洗液

4.1.6剥离剂和清除剂

4.2负性光刻胶(光刻胶树脂、负性光刻胶类型、交联化学原理)

... 查看详情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光刻工艺是集成电路制造业核心工艺技术之一,在集成电路的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书以光刻工艺为主线,将光刻设备、光刻材料、光刻成像的理论计算、光刻工艺中各种建模思想和推导、芯片制造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对光刻工艺各项参数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读者展现一个整体的图景。本书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光刻工艺技术著作,覆盖多学科领域,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系统全面,数据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可读性强。本书的出版将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光刻技术,推动光刻技术各领域的交流和协同,促进人才培养、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伍强博士等作者是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资深光刻技术专家,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根基,还有丰富的产业经验,他们带领的团队多年来在国内外多家**公司一线工作,掌握了业界领先的制造工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及从产业出发的独特技术视角,将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跟国际技术前沿,不断更新和完善内容。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