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谭载喜
定价:1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90795
出版日期:2025.05.01
印刷日期:2025.06.17
图书责编:曹诗悦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本书以“翻译学”三字冠名,回答三个问题:何谓翻译学?为何翻译学?翻译学何为?拓展而言,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翻译学的概论性著作,它从理论角度对翻译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意涵、学科缘起和发展目的,以及学科范围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书中内容涵盖译学总论、译学途径、译学任务、译学理论的基本构件、译学中的语义及文化对比研究、外来译史译论研究以及比较译学研究等翻译学所必须关怀和关注的各个方面。本书作者倡导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并围绕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如何使翻译学真正享有独立学科地位,以及如何运用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译学内容与内涵、促进译学稳步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述。相关讨论具有理论广度与深度,且文字干练,论述深入浅出,析精剖微,展现出高度的可读性、启发性与思想深度。 本书作为译学概论性著作,广泛适用于翻译理论研究者、翻译实践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翻译与外语专业的师生群体。它既可用作翻译学与翻译理论课程的教材,也是翻译专业学生及从业者必读或参考书籍。"
"谭载喜,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名誉教授;曾任香港浸会大学翻译、传译及跨文化研究系(原翻译学课程)主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语言学及翻译系高级研究员,深大外院特聘教授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共出版著、译作16部;论文200多篇,主要刊于《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上海翻译》《英语研究》《翻译学刊》(中国香港)《辅仁外语学报》(中国台湾)及Babel、Meta、Neohelicon、The Translator、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Perspectives、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等杂志。研究方向:翻译哲学与理论;西方翻译史学;翻译的文化政治学;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译传播学;中英语言文化比较。"
原版前言 1987年夏,全国第一次翻译理论研讨会在青岛召开(简称青岛会议),本人应会议组织者之邀,与刘宓庆先生一道,在第一天大会上先后作主题发言,谈的就是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当时与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会上会下,讨论异常热烈。可以说,此次大会是我国译学研究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一)它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以宏观翻译理论问题为中心议题的大型译学研讨会;(二)“翻译学作为研究翻译的科学,应不应该享有独立学科地位”这一问题在会上得以提出,引发了翻译界关于翻译学学科性质和地位的可谓旷日持久的讨论。 然而,时至今日,虽然“翻译学”或“译学”这一学科名称已广为流行,“翻译学是研究翻译之科学、翻译学应当享有独立学科之地位”的主张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反翻译学、反翻译学或翻译研究为独立学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且主要存在于翻译界,包括翻译理论界内部。正因如此,不少热忱学者认为仍有必要对诸如“翻译学究竟是不是,或者应不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之类的问题开展讨论。例如,为了推动中国译学的研究和发展,《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业已开始组织一场关于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大讨论(见该刊发表于1999年第10期第44页的《编辑按》)。 本书作者以为:“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翻译学应当享有独立学科地位”这一命题,就好比“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应当享有独立学科地位”的命题一样,是不应加以怀疑的。我们与其在到底“要不要翻译学”“有没有翻译学”“翻译学究竟是现实还是‘迷梦’”的问题上推撞纠缠,或在“翻译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的问题上老生常谈,倒不如把精力放在译学框架内部具体层面(如翻译理论构...
第1章绪论1
第2章 翻译学的学科性质15
2.1翻译的“科学论”“技术论”“艺术论”之辨16
2.2翻译和翻译学的概念区分18
2.3翻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25
2.4翻译学的学科中英文用名之辨28
第3章 翻译学的学科范围、结构与任务33
3.1翻译学的学科范围与结构图示34
3.2翻译学的学科意义与内容诠释37
3.3翻译学的任务与翻译理论的构件38
第4章 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跨界生成与本质属性51
4.1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界域观52
4.2翻译界域从“一”到“二”再到“多”54
4.3翻译的本质界分与圆融57
4.4翻译“转换”“对等”属性的“绝对”“相对”特征60
第5章 翻译学的研究途径69
5.1翻译的文艺学途径71
5.2翻译的语言学途径76
5.3翻译的交际学(传播学)途径80
5.4翻译的文化学途径86
5.5翻译的社会学途径93
5.6翻译的社会符号学途径96
5.7翻译的社会语言学途径101
5.8翻译的认知学途径103
5.9翻译的生态学途径109
5.10翻译的知识学途径115
5.11翻译的国学途径122
5.12翻译的语料库途径128
5.13翻译的AI(人工智能)途径136
第6章 翻译学与语义研究145
6.1语义的定义147
6.2语义的层次151
6.3所指意义与联想意义159
第7章 翻译学与词汇研究165
7.1词汇偶合166
7.2词汇并行168
7.3词汇空缺169
7.4词汇冲突177
第8章 翻译学与中国译论研究1...
作者以人文科学独立学科建设为使命,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又有鞭辟入里的案例分析,兼具思想深度与可读性。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还是高校翻译与外语专业师生,本书既是夯实学科基础的**教材,更是开拓学术视野、指导翻译实践的必备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