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2MT引起的先天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的神经机制
作者:刘灿
丛书名: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9615
出版日期:2025.03.01
印刷日期:2025.03.10
本书研究通过利用噻唑啉相关的先天恐惧诱导化合物2MT在小鼠上建立了一个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的行为范式。发现了2MT刺激引起的急性体温下降的现象由Trpa1基因所介导,且在体温下降过程中存在的急性的尾部血管舒张与体温下降的现象高度相关。我们进一步综合运用神经束逆向追踪技术、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神经毒素抑制、捕捉激活神经元群集系统(CANE)和组织学染色方法,揭示了后丘脑下核(PSTh)激活性的神经元接收侧臂旁核外侧部分(PBel)激活性神经元中继的2MT信息,并进一步传递到孤束核(NTS),引起2MT刺激下小鼠尾部血管舒张和体温下降现象的神经机制。读者对象:1.相关领域内的同行,本书总结和推进了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相关领域内的同行专家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深化相关知识。2.在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本书可作为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范例帮助在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以及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3. 普通读者和公众,本书研究描述了小鼠上恐惧性体温下降发生的神经机制,可作为科普读物帮助普通读者和公众提高科学认知和科学素养。
more >摘要 在早期的观察中,人们在其他动物中发现了与人类类似的情绪表达,这使得在其他动物中进行对情绪的研究成为可能。恐惧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在啮齿动物中被广泛研究的情绪。在神经科学领域,恐惧反应是指机体在遇到危险时所做出的一系列自发的防御反应和生理变化。恐惧所导致的体温变化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生理适应现象。因此,对恐惧性的体温变化现象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恐惧的本质。 恐惧性体温降低的现象最早是在实验兔子上观测到的,研究者们发现实验兔子会在受到约束刺激后出现耳朵温度升高,直肠温度降低的现象。之后,研究者们在啮齿类动物大鼠身上也观察到了约束刺激所导致的体温降低现象。同样,人类也常常用“毛骨悚然”这样表示寒冷的词来形容极端的恐惧感受,这说明这种恐惧性的体温降低现象是一种在生物进化中保守的本能行为。但是引起这种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具体的恐惧信号是什么,其感知途径是什么,其发生的神经机制是什么,以及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前并不清楚。 本书利用体温记录系统记录了噻唑啉相关的恐惧诱导化合物2MT刺激下小鼠的体温变化情况,发现在野生型小鼠中,2MT可引起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但在Trpa1-/-小鼠中却没有。2MT刺激引起野生型小鼠丘脑下旁核(PSTh)、外侧臂旁核外侧部分(PBel)和孤束核(NTS)的cfos表达增多。破伤风毒素轻链(TeLC)介导的PSThNTS神经通路的失活抑制了2MT刺激引起的体温降低现象。光激活PSThRNTS神经通路引发了急性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此外,通过捕捉激活的神经元群(CANE),选择性地光激活2MT激活的PBel神经元会导致体温降低。相反,化学抑制PBel或PSTh中vGlut2阳性神经元或投射到PSTh的PBel神经元减弱了2MT引起的尾巴温度升高和体温降低现象。这些研究发现,PSTh是一个连接PBel和NTS的情绪性体温调节中枢,介导了2MT引起的先天恐惧相关的尾血管舒张和体温降低现象。 综上所述,本书建立了一个通过2MT诱导的急性恐惧性体温降低现象的行为范式。并通过对其背后神经机制的研究,确定了PBelPSThRNTS这一诱导先天恐惧性尾血管舒张和体温降低现象的神经通路。 关键词: 2MT; Trpa1; 先天性恐惧; 体温降低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