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案例集
本书旨在探索和实现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海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本书的出版预期将服务于海洋相关专业的教学需求,并有望在国内涉海高校中得到广泛推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海洋教育的课程体系。

作者:李兵、姜玥璐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94922

出版日期:2025.07.01

印刷日期:2025.07.28

图书责编:李双双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精心编排了40余个来自不同背景的案例,为案例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础,促进了不同事件、信息、知识、观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对课堂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探究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主动学习模式的飞跃。案例教学不仅引导学习者进行精神层面的升华,如精益、专注和创新,而且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者能够培养出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定义新命题的能力,为将来在工业、产业和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出版,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参考,并支持举办相关领域的案例教学研讨会,以促进新型高、精、专教育资源的形成。我们相信,通过案例集的出版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推广海洋生态环保理念,使海洋生态环保教育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一大特色。

"李兵,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磷酸盐再生与环境效应调控,红树林韧性与蓝碳保护,涉及陆海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生态环境修复等研究。主持纵向科研课题9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受理发明专利5项。获2019年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世界生物人才技术训练营一等奖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资助。受邀做国际会议学术报告4次,曾任2021年可持续技术与发展国际会议/滨海城市水安全论坛共同主席,2022 可持续能源发展国际会议/磷回收与低碳利用技术分论坛主席。姜玥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从事海洋生物生态及应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围绕海洋微藻生理生态动力变化,揭示环境因子调控浮游植物生长、生理变化、死亡和分布的因子以及过程;在微藻能源研究上继续探索不同环境条件下藻类细胞的生理变化、脂类产量和组成的变化及其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在生态毒理方面,更加关注生态灾难事件的发生及机理研究,研究纳米颗粒及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对藻类的生物效应及机制。取得了多项成果,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次主持、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口头报告;主持、参与项目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深圳市科创、经信委、发改委及横向经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曾多个国际主流期刊领域担任客座编辑工作,例如,国际期刊Ocean Science主题主编;BECT特邀编辑;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评议编辑,助力海洋资源与环境团队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

序言1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 境之中,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例教学通过分 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案例结论或 案例原理,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储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条,国家鼓励、支持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 究、开发和应用,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基于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内容,本课题组设计了新型教学模 式,以加强对海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海洋生态环境案例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一大实践,只通过课本的理论教学难以达到培 养科研人才的目的,需要借助实践案例引导教学。海洋生态环境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形 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其理性之上升华而成的价值理性,是实践智慧的结晶。通过 丰富的现实案例及其影响力能更加生动地表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独 立思考,在潜意识内产生相对高度的价值观,也就是学习人员的深度学习及参与配合,“学 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本书通过案例分析,针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 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 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发展,达到产教结合。该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上从主客体模式向主体间性模式转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将多元背 景的案例组合在...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 章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概述 1

1.1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海洋强国 1

1.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区别 4

1.3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7

1.4 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 12

参考文献 31

第2 章 海洋生态保护案例 41

2.1 红树林资源保护案例 41

2.2 渔业资源保护案例 57

2.3 大堡礁连通性保护案例 69

2.4 鸟类迁徙路线保护案例 76

2.5 海底采矿环境保护案例 86

2.6 声呐对海洋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案例 92

第3 章 海洋生态恢复案例 99

3.1 互花米草生物入侵防治案例 99

3.2 蓝色海湾恢复案例 107

3.3 陆海协同的感潮河流治理案例 120

3.4 天津河口生态减灾案例 128

3.5 奥斯本人工鱼礁建设案例 134

3.6 宁波海面漂浮垃圾治理案例 141

3.7 新西兰查塔姆岛海岸沙丘恢复案例 147

3.8 斯里兰卡红树林恢复案例 154

3.9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海草修复案例 161

3.10 荷兰代尔夫兰海滩修复案例 167

第4 章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典型利益冲突案例 174

4.1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冲突案例 174

4.2 海洋环境污染案例 207

4.3 跨区域协同治理案例 230

4.4 英法渔业争端案例 241

4.5 海洋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246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致力于解决国家海洋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同时注重培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领域人才,学校正全力推进海洋工程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本教材旨在探索和实现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强化海洋环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海洋生态环境案例教学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特色,它**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强调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案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媒介,更是理性思考与价值理性的体现,是实践智慧的集大成者。通过引入现实案例,本教材旨在生动阐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培养其高度的价值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