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

作者:崔保国

定价:55元

印次:1-3

ISBN:9787302124672

出版日期:2006.06.01

印刷日期:2009.09.08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世界最著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 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西方经典传播学教材,凝聚了丹尼斯·麦奎尔毕生的研究精华,他也因此书而享誉国际传播学界。首次引进中文简体字版权,以满足国内读者长久的期待。 主要论及:大众传播的元素、媒介形态、社会与文化分析,以及对近百个专业词汇的解释。 特色: ◆ 是对迄今为止的大众传播理论最全面最系统的整理,这种理论整理中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和创新,是一种新的理论体系的创造。到出版第四版时作者在书名前冠上自己的名字,作者的思想已经贯穿这本教材,教材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把这本书冠以“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是当之无愧的。 ◆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把媒介研究放在大众传播理论的中心位置,或者说这是一本围绕大众媒介而展开的传播理论教材。媒介理论是试图解释大众媒介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规律的研究结论的集成。这本书是按照板块式的结构来陈述理论的,这种方式比较清晰和便于理论整理,这种板块结构本身和每一个板块里都充满着作者的创新和思索,也体现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简明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1.引论:早期理论/2.大众媒介的兴起/3.概念与模式/4.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5.大众传播与文化/6.新媒介—新理论/7.媒介与社会的规范理论//第二部分 结构/8.媒介结构与表现:原则与责任/9.媒介结构与机构/10.全球大众传播//第三部分 组织/11.大环境中的媒介组织/12.媒介文化的生产 //第四部分 内容/13.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14.媒介类型与文本//第五部分 受众/15.受众理论与研究传统/16.受众的构成与体验//第六部分 效果/17.效果研究的传统/18.短期效果的过程/19.长期效果与间接效果/20.传播学的现状与发展 [英] 丹尼斯·麦奎尔 著 崔保国 李琨 译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系列 总序 尹鸿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从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为数甚少的几家高校的“专有”学科,迅速成为一个几乎所有综合大学乃至相当部分如财经大学、工商大学、农业大学以及师范、艺术类院校的“常规”学科。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相继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样一种“显学”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新闻与传播的社会地位、角色、影响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到;另一方面是媒介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职业前景和想象。尽管与美国大约有14万在校学生学习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课程的数量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规模并不十分庞大,但是就中国国情而言,这种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繁荣局面还是可能因为一种“泡沫”驱动而显得似乎有些过度。但是,超越传统的新闻学,将更加广义的媒介政治、媒介舆论、媒介文化、媒介艺术、媒介经济、媒介法规、媒介伦理纳入新闻与传播学科,将传播学理论以及各种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纳入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在大众传播之外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共关系等纳入传播学视野,都证明了新闻与传播学的转向和扩展,也正是这种转向和扩展使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科魅力。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来说,也许缺少的不是热情、不是学生,甚至也不是职业市场,而是一大批真正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能够既与国际接轨又具国情适应性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既反映了学科传统又具有当代素养的教材。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资源的匮乏,可以说,深刻地制约着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部分 理  论

     第1章 引论:早期理论     3

    

    第2章 大众媒介的兴起     14

    

    第3章 概念与模式     31

    

    第4章 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     51

    

    第5章 大众传播与文化     77

    

    第6章 新媒介—新理论     99

    

    第7章 媒介与社会的规范理论     119

     第二部分 结  构

     第8章 媒介结构与表现:原则与责任     139

    

    第9章 媒介结构与机构     158

    

    第10章 全球大众传播     179

     第三部分 组  织

     第11章 大环境中的媒介组织     201

    

    第12章 媒介文化的生产     229

     

      第四部分 内  容

     第13章 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255

    

    第14章 媒介类型与文本     281

     第五部分 受  众

     第15章 受众理论与研究传统     305

    

    第16章 受众的构成与体验     325

     第六部分 效  果

     第17章 效果研究的传统     353

    

    第18章 短期效果的过程     364

    

    第19章 长期效果与间接效果     380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