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作者:里赞、赵娓妮、刘昕杰

丛书名:新世纪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

定价:2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16711

出版日期:2010.01.01

印刷日期:2010.01.12

图书责编:桑任松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共分12章,按照编年史的顺序逐朝逐代地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思想、立法成果、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等内容,时间跨度从中国法的起源一直到民国时期。每部分均有导读、重点和课后思考及阅读的建议,在正文阐述中力争做到脉络清晰、表述准确,并有原典阅读、人物介绍、百家争鸣、法律条文等板块,在提升读者兴趣和开拓思维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本书适合法学、历史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对中国法制史有兴趣的人士参考。

   前 言         中国法制史是指中国法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研究的是传统中国的法律思想、法律规则和法律实践。中国法制史课程自1998年起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中国法制史是近代中国最早形成的基础法学学科,通过沈家本、程树德、杨鸿烈、陈顾远等人的努力,整个学科体系逐渐形成。但在新中国的很长时期内,受前苏联的影响,中国法制史被称之为“国家与法权的历史”,主要以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国家与法律历史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史学会成为中国法学界首先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从而确定了中国法制史的学科名称,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已经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单一的制度研究转变为制度与实践的研究;从单一的国家法研究转为国家法、地方法与民间法的研究;从单一的通史研究转为通史、断代史和部门法史的研究;从单一的阶级分析转为历史分析、社会学分析。逐渐体现出“据了解之同情”,不苛求古人的实事求是研究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重视,中国法制史将对建立符合中国自身社会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法科学生而言,学习中国法制史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中国法的学习与现行有效的法律学习不同,由于不具有现实的约束力,故而中国法制史课程带给学生的,并不是对具体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掌握和运用,而是通过了解中国法的历史,培养起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法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体现着该国家的民族精神,虽然中国近代法治是...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 1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2

一、中国古代法的孕育 2

二、原始社会的规范 2

三、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路径 3

第二节  夏商法律制度概况 5

一、夏、商的建立及其法律思想 5

二、夏、商的立法概况与法律制度 6

三、夏商的司法制度? 9

课后思考 10

扩展阅读 10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11

第一节  西周的法律思想 12

一、神权法思想的动摇 12

二、“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思想的产生 12

三、“明德慎罚”思想的原则和

内容 14

四、宗法等级的政治制度 14

第二节  西周的立法活动 15

一、文王的“有亡荒阅”和

“罪人不孥” 15

二、《九刑》的制定和重修 16

三、《吕刑》的制定 17

四、周公的土地立法 18

五、西周立法特点 18

第三节  周 公 制 礼 19

一、礼的产生和发展 19

二、礼的完善 20

三、礼的内容和作用 20

四、礼与法的关系 21

第四节  西周的基本制度 23

一、刑事法律制度 23

二、民事法律制度 26

三、行政法律制度 30

第五节  西周的司法体系 31

一、司法机关 32

二、诉讼制度 32

三、审判制度 33

课后思考 34

扩展阅读 35

第三章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37

第一节  法律思想的争鸣 38

一、儒家的法律思想 38

二、法家的法律思想 40

三、墨家的法律思想 43

四、道家的法律思想 44

第二节  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