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

作者:李沁

定价:3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22733

出版日期:2013.08.01

印刷日期:2013.08.16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媒介传播研究,不仅要找到人与世界交流的最好方式,还要回答传播对于人类未来将意味着什么?这对于预知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下经济全球化、价值多极化的世界,随着科技的极速发展,人与社会的依存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的传播,信息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美国有一个新词inforsphere,由information 和atmosphere组成, 可以译成“信息空气”,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即人离了信息空气,将不能活。

李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学院奖得主,国际著名电视主持人和制片人,在美国时代华纳有线和WKDM主持In the Spotlight with Qin(名人会客室)和Qin Li Online(李沁在线)。旅美十年,在媒介传播研究及实践领域有丰富积淀。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中关村“高聚人才”。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沉浸传播、品牌国际化传播、影视、文化产业。�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伟大的发明可以在一周之后灰头土脸地消失,一家辉煌的企业可以在一日之间软弱无能地死亡。在这个极速到近乎疯狂发展的世界中,却有一种力量越来越持续发力,越来越强烈地把控着我们的生活。它在这日息万变中带来的巨变,是如此颠覆一切,却又无影无息。 这种力量让人类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全面包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让你无处可逃!因为它携带着当下以至未来基于泛在网络连成一体的世界的本质特征: 一种全新的信息渗透模式及其产生的无限能量。它正引领着一个挑战你的想象、超越已知任何时代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个力量,这个推动着世界巨变的核心力量,正是现代传播的力量。 传播是什么?有史以来它一直是人类社会前行的关键动力。传播的定义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被修正、持续拓展的过程,是人类对世界及自身认知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十年来,随着现代IT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甚至生物传播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智慧城市、智慧星球和智慧生存的构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与此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及传播领域带来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强烈地冲击着我们对于生产、生活及自我的传统认知结构,逼迫着我们重新审视人类与环境、人类与媒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你相信不相信,它就在你身边,或你身体里; 你接受不接受,它的进入无须你的同意,除非回归野居,否则你无处可逃。不过我不知,哪里还有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它是一个幽灵,现代传播的幽灵,在世界游荡。它让人激动,狂喜; 它也让人担心,甚至恐惧。它,究竟是什么?这个传...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导论

1.1文献综述: 媒介演进理论——从人际传播到沉浸传播

1.1.1“第一媒介时代”和“第二媒介时代”

1.1.2媒介形态演进趋向 “共进共存”及“人性化”

1.1.3媒介空间、环境、生态理论,界定媒介、人与环境的关系

1.1.4传播方式和模式演进至“边界消失”,重构传播工具与

传播关系

1.2“沉浸”相关概念溯源及理论演变

1.2.1“沉浸”相关概念的溯源

1.2.2传播意义上“沉浸”概念的提出及在虚拟现实的应用

1.2.3“沉浸”用于“遥在”,“沉浸传播”概念出现

1.3媒介技术及社会发展: “沉浸传播”演进的条件和环境

1.3.1从“信息化”生存向“后信息化”生存转变

1.3.2从“本地化”生存向“泛在化”生存转变

1.3.3人类不仅现实生存,也虚拟生存

1.4现有理论的局限及研究意义

1.4.1媒介形态突破传统“空间”范畴

1.4.2“在场”概念发生质变

1.5小结

第2章沉浸传播的定义

2.1新定义的思维逻辑

2.1.1“技术决定论”“决定”了沉浸作为新传播方式的出现

2.1.2“人性化趋势”让人为了生存而选择最适合需求的

东西

2.2对沉浸传播的定义

2.3新定义对已有相关定义的突破

2.3.1沉浸传播对三大“空间”的重构

2.3.2沉浸对媒介与人的关系的重构,是最热、也是最冷的

媒介

2.4小结

第3章沉浸传播的形态特征

3.1传播以人为中心: 一切皆为媒介,人也是媒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