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程

作者:李琳 邹焱飚 主编 张铁 翟敬梅 参编

丛书名: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配套系列教材暨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

定价:3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69677

出版日期:2014.11.01

印刷日期:2014.10.20

图书责编:龚文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教材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教学改革而编写的。本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理论篇(第1~7章)包括: 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中的受力分析、平面机构中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第2部分为设计方法篇(第8~14章),包括: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见机构简介、执行机构中的运动协调设计。各章均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教材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原理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李琳,女,博士,教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至今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近几年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港重点招标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主编了3本教材(其中1本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2本教材;获得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近五年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教论文30多篇,三大索引论文多篇。�

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机械原理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充分吸取了高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编写的。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机械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是进行机械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学习机械原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理论篇(第1~7章)包括: 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中的受力分析、平面机构中的效率和自锁、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2部分为设计方法篇(第8~14章),包括: 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其他常见机构简介、执行机构中的运动协调设计。各章均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教材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原理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教材分内容共14章,由李琳和邹焱飚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李琳(第1、2、6、7、11章),张铁(第3、4、5章),翟敬梅(第9、12、13章),邹焱飚(第8、10、14章)。 本书承蒙华南理工大学谢存禧、李杞仪两位教授精心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本教材编写中一定会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2014年2月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部分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方法

1.3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机构的组成基本概念

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运动确定条件

2.3.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3.2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2.3.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2.4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代

2.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5.1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5.2机构的结构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3.1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平面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法

3.3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矢量方程图解法

3.3.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关系

3.3.2利用两构件重合点间的运动矢量方程作机构的

速度及加速度的图解分析

3.4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平面机构中的受力分析

4.1机构力分析概述

4.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用图解法作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4用解析法作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平面机构中的效率和自锁

5.1运动副中的摩擦

5.1.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5.1.2螺旋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5.1.3转动副中的摩擦力确定

5.2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5.2.1机械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