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536550
出版日期:2020.04.01
印刷日期:2025.01.06
图书责编:张占奎
图书分类:教材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材对国内十多年来的城乡统筹规划实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际城乡空间规划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框架,明确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理论框架、性质与任务,提出了城乡人口、产业、就业和社会、住房、城镇体系与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并就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及制度架构与政策支持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
田莉,女,1973年10月生,山西长治人。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长聘教授、博导,2006年获得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学位。2002-2003年期间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与研究系研究生、SPURS研究员,2007-2016年6月曾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任教。2015年9月-2016年4月间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雄安规划专家评议组专家、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规划管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剑桥海外基金托管会研究员等。2008年荣获“上海浦江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获得首届“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2014-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国际权威出版集团Elsevier公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7年入选4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40篇 “影响中国城乡规划学术进程学术论文”。主持规划设计项目40余项,发表SSCI/SCI论文18篇,中文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4部,获得国内外学术奖励30余项。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等。
前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整体发展由“满足生存型”向“全方位消费型”转变的重要实现条件之一。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以来,城乡统筹规划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在部分省市县进行了规划实践。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相比,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涉及内容庞杂,包含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的方方面面,综合性、政策性强,规划内容没有既定的范式可以参照。规划师在编制城乡统筹规划时,面对复杂的城乡发展问题往往感觉无从着手,一般会根据地方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自身的理解进行地方化的规划尝试,这也是规划界各种城乡统筹规划版本层出不穷、标准不一的主要原因。由于规划学界对城乡统筹规划缺乏统一的内容要求和技术标准,影响了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实施。为此,我们对国内十多年来的城乡统筹规划实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际城乡空间规划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框架,明确了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理论框架、性质与任务,提出了城乡人口、产业、就业和社会、住房、城镇体系与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并就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及制度架构与政策支持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笔者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可以建构起包含社会、经济和空间规划的较为全面的城乡统筹规划框架,为减少我国城乡发展差异、实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同时,也是对十九大提出的建构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 本书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田莉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
第1章城乡统筹的概念与内涵解读
1.1城乡关系解读
1.1.1乡育城市阶段
1.1.2城乡分离阶段
1.1.3城乡融合阶段
1.2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1.2.1城镇化
1.2.2城乡一体化
1.3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镇化
1.4城乡统筹的内涵
1.4.1城乡统筹的基本含义
1.4.2城乡政治统筹
1.4.3城乡经济统筹
1.4.4城乡社会统筹
1.4.5城乡环境统筹
1.5城乡统筹发展的评价体系
1.5.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5.2评价指标的选取划分
1.5.3评价指标的衡量方法
1.5.4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1.6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1.6.1城乡统筹规划的概念
1.6.2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类型
1.6.3城乡统筹规划的基本内容
1.7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
2.1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
2.1.1人口迁移理论
2.1.2二元经济理论
2.1.3结构转换理论
2.1.4空间机制理论
2.2城镇化动力机制相关理论
2.2.1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关系
2.2.2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
2.2.3产权交易对城镇化的影响
2.3中国城乡关系的特殊性
2.3.1城乡二元经济发展
2.3.2城乡二元要素配置
2.3.3城乡二元收入分配
2.4小结
思考题
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