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骏
定价:8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36588
出版日期:2023.10.01
印刷日期:2024.08.08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城市形象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实操议题,同时也是传播学界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本书兼顾城 市形象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探索社交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新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以武汉作为研究案 例来考察社交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塑造及其传播效果。本书区别于以往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的功能主义 范式,而采取以媒介实践为核心的中观研究思路 , 沿着由实体空间传播、传统媒体传播以及网络平台 传播三个维度构成的城市形象传播三维框架展开,从物质性和媒介化两个层面推进了城市形象研究。 本书可供新闻传播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等专业方向的师生,以及地方宣 传部门和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
黄骏,1990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城市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在地方政府智库工作7年,参与武汉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等规划编制工作。出版合著《武汉记忆之场:建筑、大江与城市生活史》,入选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序言 经过五年的潜心研究,黄骏的专著《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终于要问世了。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当前社交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传播新趋势的专著,也是一项基于新一线城市武汉的个案调查。 在大众传播诞生以前,多数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所生活的家乡,因此他们也就无从获知遥远城市的信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曾描述,忽必烈只有通过马可·波罗的讲述,才能了解西方城市威尼斯的图景。到了大众媒体时代,官方媒体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主体,人们借由媒体的新闻报道和城市宣传片,形成了关于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稳定快速发展,国内传播学者对于城市形象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关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研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绝大部分侧重于对大众媒体报道文本或城市宣传片的分析,而对社交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明显不足。 因此,在读博期间,当黄骏以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形象作为他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时,作为导师的我完全支持。相比于博士论文选题偏重理论层面的思考,他的这一选题更加聚焦于实际应用层面,这正好丰富了他有关城市传播研究的知识体系。从总体来看,他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通览黄骏的著作可以发现,书中虽是关注城市形象,但蕴含着三层有关媒介的深思: 一是城市媒介。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能以最快速的方式亲身体验或是在虚拟空间感知一座城市,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城市的虚实场景所包围。这也应验了基特勒“城市是一种媒介”的观点。在这本专著中,黄骏将城市景观和博物馆看作城市形象实体空间传播的重要元素,并且与社交媒体网络相互嵌入...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为何研究城市形象1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5
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1
四、概念界定16
五、理论建构:城市形象的三维传播框架18
六、本书主要内容22
第二章 城市景观与形象传播 25
一、城市形象的物理空间要素25
二、景观形象与城市感知29
三、地标建筑、城市天际线与媒介呈现35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景观资源41
五、武汉“知音号”游客的地方感知:案例研究43
六、本章小结61
第三章 博物馆与城市形象 63
一、此地何时:博物馆与城市的勾连63
二、超级连接:博物馆的新媒体营销65
三、媒介融合:博物馆的新媒体叙事69
四、博物馆的新媒体传播重塑城市形象74
五、武汉博物馆的文化利用与城市传播:案例研究77
六、本章小结90
第四章 城市事件与媒体形象 91
一、城市形象与城市事件91
二、城市形象的媒体自塑93
三、城市形象的媒体他塑99
四、社交媒体与城市媒介事件 103
五、武汉军运会的舆情事件分析:案例研究 105
六、本章小结111
第五章 危机传播与城市形象 113
一、公共危机与城市负面形象113
二、社交媒体时代公共危机特征116
三、网络危机传播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120
四、城市形象的数字化危机治理123
五、公共卫生事件中武汉涉疫舆情及形象重塑:案例分析126
六、本章小结139
第六章 城市形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