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51062
出版日期:2024.03.01
印刷日期:2024.03.15
图书责编:刘杨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刑事侦查和红外图像概述,基于生物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之间协作机制的人工免疫智能算法理论,并结合实际红外图像示例说明了人工免疫算法在各类刑侦红外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全书包含了多类前沿的生物免疫算法及其在刑侦红外图像目标提取、识别中的应用。本书的领域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适中,不仅适合作为公安刑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及相关专家“红外图像处理”或“刑事侦查”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技术人员学习刑事侦查技术的参考书。
于晓,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天津市激光技术学会理事。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中捷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刑事侦查等。
前言 刑 侦,即刑事侦查,是指公安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案件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证据收集、犯罪证实、嫌疑人查获等强制措施的行动。通常刑侦目标的主体是嫌疑人,展开侦查的范围则包括嫌疑对象位置的定位、行为的掌握、体征信息的采集。通过对复杂的案发现场进行嫌疑人残留痕迹的检测,包括现场残留的毛发、脚印、指纹及物理破坏遗留等痕迹的分析,缩小嫌疑人的候选范围,锁定目标。 当前对于嫌疑对象痕迹提取的刑侦检测技术手段包括理化检验、作案工具及DNA检验等多种方式,但这些方式大多需要烦琐的采集、提取、分析、化验等工作,会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此类刑侦技术在提取痕迹结果期间,嫌疑目标或许早已逃逸,甚至再造成多起恶性案件。除此之外,现有的刑侦技术还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指纹采集这类高效的目标确定方式,在实际采集中需要依赖检测人员丰富的经验才能确定指纹可能存在的位置,而更多情况下则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全面的人工搜索。这就需要人为地接触现场环境,难免会出现破坏现场痕迹的情况,也难以实现快速全面检测现场的要求。又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通过穿戴、擦拭等行为,或者使用电子设备隐匿作案,减少了作案痕迹残留于现场,极大地降低了现场检测到痕迹信息的可能性。在案发现场复杂且混乱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刑侦案件的破获效率大大降低,而刑侦过程原本就是执法部门和犯罪分子在争夺时间。基于以上分析,发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目标痕迹且不破坏案发现场环境的刑侦技术至关重要。 对于刑侦领域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以信息化...
第一部分绪论
第1章刑事侦查
1.1刑侦的现状
1.1.1刑侦办案流程
1.1.2获取刑侦证据
1.2刑侦技术
1.2.1刑侦照、录像技术
1.2.2理化检验技术
1.2.3生物检验技术
1.2.4人体特征鉴别技术
1.2.5痕迹检测技术
1.3痕迹检测技术在刑侦中的作用
1.3.1痕迹检测技术的工作内容
1.3.2痕迹检测技术的发展
1.3.3痕迹检测设备
1.4当前侦查方案的弊端
1.5刑侦红外目标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1.6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红外图像
2.1光学原理
2.1.1光的产生
2.1.2光的学说
2.1.3光的特性
2.1.4红外光
2.2红外热成像技术
2.2.1红外热成像基础
2.2.2红外热像仪介绍
2.3红外图像目标提取难点分析
2.3.1红外图像目标提取难点
2.3.2现有图像目标提取算法分析
2.4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免疫智能算法
第3章生物免疫机理
3.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3.1.1淋巴系统
3.1.2补体系统
3.1.3免疫系统的层次结构
3.2免疫细胞
3.2.1淋巴细胞
3.2.2细胞因子
3.2.3自然杀伤细胞
3.2.4噬菌细胞与粒细胞
3.3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免疫过程
3.3.1免疫系统的功能
3.3.2免疫过程
3.4免疫学的发展
3.4.1免疫学发展史
3.4.2现代免疫学的研究
3.5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
4.1先天性免疫系统
4.1.1先天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