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传热原理与计算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张衍国、李清海、冯俊凯

丛书名: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列教材

定价:46元

印次:1-3

ISBN:9787302169673

出版日期:2008.03.01

印刷日期:2023.04.23

图书责编:袁琦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炉内传热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全书共分7章,包括辐射换热的基本理论与计算,层燃炉、室燃炉和循环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方法,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以及积灰、结渣对炉膛传热的影响等内容。本书作为衔接基础课“传热学”和“锅炉课程设计”之间的教材,对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的处理方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提供了完整的炉膛传热和热力计算的实例,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气固两相流的传热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计算。本书采用国际单位制,并附录了常用的中英文专业词汇,供查阅英文资料时使用。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热能工程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能源、交通、材料是推动社会工业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的基本要素。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是社会基础建设的两个先行官。能源动力主要源自化石燃料作为工业粮食在炉内燃烧释放的化学反应热。炉内传热又以辐射换热为主,通过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面,然后通过导热传入受热物体内部,炉内传热还包括炉壁导热和烟气灰渣的排放而将热量传向环境,成为未能有效利用的热损失。炉内过程是燃烧和传热与流动的耦合,炉内传热受许多工程因素的制约。设计电站锅炉、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以及各种工业与民用炉窑都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和技术经济的要求,应当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制造成本、节约资源消耗的运行费用。 本书是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讲授专门化课程“炉内传热”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先修课为专业基础课“传热学”,后继课有“锅炉设计(校核)”等专业课,是一门典型的由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衔接课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由表及里、通过适当简化近似的工程学方法,掌握主次地进行创新设计。全书共7章,前三章具体讲解炉内辐射,特别是第1章深入分析了热辐射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第4章扼要介绍不同于常见的层燃炉和悬燃炉的流化床传热。第5章汇总介绍炉内传热的计算,第6章介绍受热面积灰和结渣对传热的影响。第7章介绍了炉内传热的测量、包括新型热流计的实有知识。 全书成稿后,我有幸得窥全豹,深感有其特色,概念清晰,深入浅出,文字简洁,表达流畅,有助于理解实际的炉内传热过程。特为之列举如上,算是简单的推荐,供读者参考。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热辐射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性质

1.1热辐射的理论渊源——黑体辐射定律

1.2辐射能量及物体辐射性能的表示

1.3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4固体表面热辐射性质

1.5辐射热量的形式

1.6角系数

1.7辐射换热工程计算的简化条件

第2章介质的辐射与吸收

2.1介质辐射与吸收的机理

2.2吸收散射性介质的辐射特性

2.3介质的辐射传递与能量守恒

2.4介质的有效辐射层厚度、吸收率与黑度

2.5烟气与火焰的黑度

第3章等温介质与壁面的换热

3.1隔有透明介质的壁面间的辐射换热

3.2等温介质与壁面间的辐射换热

3.3有对流的烟气与受热面的辐射换热

第4章流化床传热

4.1流化床的基本概念

4.2两相流对流传热

4.3两相流辐射传热

4.4循环流化床传热计算

第5章炉内传热计算

5.1炉膛传热过程

5.2室燃炉炉膛传热计算

5.3层燃炉炉膛传热计算

5.4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

5.5尾部受热面传热计算

5.6锅炉热力计算

第6章受热面积灰和结渣对传热的影响

6.1受热面积灰、结渣的过程和特点

6.2受热面积灰、结渣对炉膛传热的影响

6.3受热面积灰、结渣对对流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第7章炉内传热测量

7.1火焰黑度的测量

7.2辐射热流量的测量

7.3两种新型热流计

附录A热辐射常用物理常数

附录B常用的角系数计算公式

附录C炉内传热常用中英文词汇索引

附录D锅炉常用中英文词汇

附录E113.89kg/s(410t/h)高参数燃煤锅炉热力计算例题

E1设计任务

E2燃料特...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