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

作者:[美]Stephen W.Littlejohn

定价:55元

印次:1-2

ISBN:9787302206125

出版日期:2009.10.01

印刷日期:2011.10.11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在林林总总的传播学理论著述中,这本书堪称上乘之作。自1978年第一版问世,迄今为止已经出到第九版。对于传播学这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学科来说,一部理论著作能连续30年高居“排行榜”,其地位与价值也就可想而知。 ——李彬 新版增加了一位作者——凯伦·福斯,她是女性主义传播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使这本权威的教科书基本体现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双峰并峙”的学术格局。 书中展示的传播理论的八大主题和七大理论传统纵横交织的架构体现了目前传播学理论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在纵向的维度上,探讨了传播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和文化/社会八大主题;在横向的维度上,传播理论汲取了符号学、现象学、控制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批判和修辞学这七大传统中的精华。本书围绕着上述八大主题,提出了与人类传播的方方面面有关的一系列理论、范式和假说,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

《人类传播理论》到今年快30岁了。这本书的的确确是与传播学这门学科一同成长起来的。1974年,斯蒂芬动笔撰写这本书时还是一个年轻的助理教授。那时候,我们只能找到一本传播理论方面的书,而且还是一本论文集。我们还找不到一本标志性的传播学理论著作——比如说,像霍尔和林德赛撰写的《人格理论》(Theories of Personality)那样的对于心理学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理论著作。斯蒂芬感到,传播学者也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时机已经成熟了。这就是《人类传播理论》(第一版)面世的缘起。当时,所谓的“传播理论”大多是从信息理论和社会心理学“借用”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语言学理论。当时的传播学者还无法想象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渗透到这个领域中的那么丰富的理论传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和演进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早期主要是从其他学科领域“借用”逐渐过渡到以传播学者的原创理论为主,并且还有来自其他领域的、涉猎广泛的理论渗透其中;从早期一小部分“新观念”的集合逐渐壮大成为一个成熟完备的、不断演进的庞大思想体系;从早期较为零碎、联系松散的单个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多个自成体系的思想传统、学术群体和研究领域。 《人类传播理论》并不是目前唯一的有关这个主题的文本。但是它在这个领域的资格最老,因而享有了一个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全面反映了传播学30年来的曲折起伏和日渐成熟的过程。本书迄今为止已经出到了第九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了变化,但读者最为欣赏的一些特征却一直保留下来:对传播理论及其本质的深入探讨 ; 对传播学各个领域的理论所进行的跨越式的、高水平的评析 ; 不...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九版前言(13)

中文版(第九版)前言(15)

导读(17)

第一部分基础()

第1章传播理论和学术研究()

给传播下定义()

有关传播的学术研究()

传播研究中探索的过程()

探索的基本模式()

学术研究的种类()

如何进行学术研究()

第2章理论的意义()

理论的维度()

哲学假设()

概念()

解释()

原则()

普遍性理论()

哲学假设()

概念()

解释()

实践性理论()

哲学假设()

概念()

解释()

原则()

如何评估传播理论()

理论视野()

适用性()

启发性价值()

合理性()

简洁性()

开放性()

究竟什么是“好理论”?()

理论前瞻()

第3章传播理论的传统()

搭建传播理论的框架()

符号学传统()

符号学传统的主要思想()

符号学传统的分支()

现象学传统()

现象学传统的主要思想()

现象学传统的分支()

控制论传统()

控制论传统的主要思想()

控制论传统的分支()

社会心理学传统()

社会心理学传统的主要思想()

社会心理学传统的分支()

社会文化传统()

社会文化传统的主要思想()

社会文化传统的分支()

批判传统()

批判传统的主要思想()

批判传统的分支()

修辞学传统()

修辞学传统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