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2元
印次:1-8
ISBN:9787302241492
出版日期:2011.09.01
印刷日期:2022.07.28
图书责编:魏江江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以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 2004、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EEK和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ISO/IEC 12207为依据,介绍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工程过程中包含的主要活动和软件工程过程模型。通过两个过程模型的应用案例说明了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介绍了软件工程过程模型的三个层次和建立软件工程过程的一般步骤、过程监控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以及应用于软件工程过程改进的三类典型的标准评估模型。以极限编程XP过程模型为例介绍了敏捷过程倡导的向用户交付价值的思想,对计划驱动过程和敏捷过程进行比较,总结了其各自适用的领域,为更好地应用这些过程模型提供了指导。 本书作为“十一五”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核心教材,其内容翔实,结合实际,实例丰富,论述深入浅出,且书中内容已经过多轮教学验证,既可作为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计算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专业软件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过程,软件开发也不例外。尽管我们都不否认过程对软件产品质量的作用,但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进度压力下,首当其冲被简化的工作还是过程。规范化的过程使过程要素的执行更加严谨,导致短期的活动实施时间拉长,同时需要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也无形中增加了软件开发的近期成本。若选择的过程不合适,还会对开发起到阻碍作用。现实中很难有两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完全相同。软件工程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僵化地照搬任何一个软件工程过程的结果都可能事与愿违,这也是大家对软件工程过程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软件工程过程的应用与所开发的产品的关键度、参与的人员状况、技术成熟度等因素相关,还与企业的文化相关。过程应用的关键是如何充分体现“平衡”的理念。在一个具体过程中,一个过程或活动是否应该有?若有,应执行到什么样的一个“度”?其中的“拿捏”讲究的就是平衡。平衡做得好,则可为软件工程过程中的各要素创造和谐环境,使项目或产品开发按预期进行; 平衡做得不好,则过程各要素间不但相互制约导致预定义过程被束之高阁,当然项目或产品的目标也很难达到。软件工程过程应用中的这些现象也为弱化软件工程过程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如今交付环境日趋复杂,稍具规模的软件企业都清醒地认识到: 制造软件产品的过程和软件产品本身一样重要。因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合理的过程来保证。从长远角度看,软件产品的高产出和低成本的背后一定有持续的过程改进做后盾。 如何理解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过程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如何正确地认识软件工程过程?为什么过程如此重要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针...
第1章绪论/
1.1软件制造是个复杂的过程
1.2软件产品与软件工程过程
1.3研究软件工程过程的意义
1.4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
1.4.1基本概念
1.4.2ISO/IEC 12207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标准
1.5本书结构
第2章软件开发的主要活动/
2.1需求工程
2.1.1需求获取
2.1.2需求分析
2.1.3需求规格说明
2.1.4需求验证
2.1.5需求跟踪管理
2.1.6需求变更管理
2.2设计
2.2.1高层设计
2.2.2详细设计
2.3构造
2.4测试
2.5运行与维护
2.6软件项目管理
2.6.1项目管理活动
2.6.2软件开发计划
2.6.3风险管理
2.7配置管理
2.7.1配置项和基线
2.7.2配置库
2.7.3配置管理流程
2.7.4配置项标识
2.7.5版本控制
2.7.6配置控制
2.7.7状态簿记
2.7.8配置审计
2.8验证与确认
2.8.1V&V的目标
2.8.2计划V&V过程
2.8.3软件V&V实施
软件工程过程(高级篇)
2.9软件质量保证
2.9.1计划SQA过程
2.9.2软件产品保证
2.9.3软件工程过程保证
2.9.4SQA实施考虑
2.10联合评审
2.10.1计划评审过程
2.10.2项目管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