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13700
出版日期:2013.05.01
印刷日期:2013.04.26
图书责编:刘志彬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分为六章,包含了三十八篇案例共计五十余个生活镜头,内容分别涉及“大学生活适应”、“理想信念与人生使命”、“人生目的、态度与人生价值”、“人生环境与人际交往”、“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等六大主题。除少数最新资料外,所有素材都是本书作者在过去几年内多次使用过的,无论选题还是评析都较为成熟,足以支撑“基础课”的根本教学目的,即: 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理论总动员。
本书由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地方特色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暨科研一线的部分骨干教师历时两年多集体编撰而成。主编徐吉平先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已有十余年的大学公共政治理论课执教经验;其他几位编著者也都毕业于国内各知名高校,且都拥有五年以上的相关课程执教经验,个别老师的执教时间甚至已快接近二十年。在用心教学、传道授业的同时,编著者们还潜心科研、勤于笔耕,截至目前,著作者们已累计发表或出版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术及教学研究论文数十篇、著作近十本。此外,相关课程已连续数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还有多项课题获得校级乃至上海市级的教学成果奖。
成长更为重要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健全、独立人格的培养,即便设置培养计划也因相关教育长官及高校领导未予足够重视和认同而徒具虚名。 上述质疑,不管其出发点如何,也不管其是否客观、全面与冷静,一定意义上讲,确实击中了某些问题的要害,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2005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提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事实上,在当今知识型社会条件下,高校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借助于互联网等手段知道的东西有时候甚至比老师还要多,其所缺者主要是分辨和使用相关知识的方法以及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或者高校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依然满足于“灌输”、“填鸭”式的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被学生质疑、否定乃至抛弃那是迟早的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人才培养制度的核心环节,其实施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暨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而且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国家急需的创新型、发明型人才的培养。卓有成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从而及早选择正确的成才与成功之路,而且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中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对祖国、社会和他人皆有所贡献乃至功勋卓著的创新型、发明型人才。然而,不无遗憾的是,我国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做了很多,投入也不可谓不大,但是由于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是...
1.1适应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前提/1
1.1.1案例导读/1
1.1.2案情介绍/1
1.1.3案例评析/3
1.1.4思考与讨论/6
1.2无悔人生始于健全人格/6
1.2.1案例导读/6
1.2.2案情介绍/6
1.2.3案例评析/10
1.2.4思考与讨论/13
第2章理想信念与人生使命篇/14
2.1做人岂能无理想/14
2.1.1案例导读/14
2.1.2案情介绍/14
2.1.3案例评析/16
2.1.4思考与讨论/18
2.2信念乃人生希望之光/18
2.2.1案例导读/18
2.2.2案情介绍/18
2.2.3案例评析/20
2.2.4思考与讨论/22
2.3理想实现之路洒满汗水/22
2.3.1案例导读/22
2.3.2案情介绍/23
2.3.3案例评析/24
2.3.4思考与讨论/27
2.4平凡人也能铸就辉煌/27
2.4.1案例导读/27
[2]
大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案例评析
目录
[3]
2.4.2案情介绍/27
2.4.3案例评析/29
2.4.4思考与讨论/31
2.5成功从“一粒米”开始/31
2.5.1案例导读/31
2.5.2案情介绍/31
2.5.3案例评析/32
2.5.4思考与讨论/35
第3章人生目的、态度与人生价值篇/36
3.1生命因过程而美好/36
3.1.1案例导读/36
3.1.2案情介绍/36
3.1.3案例评析/38
3.1.4思考与讨论/39
3.2态度决定一切/39
3.2.1案例导读/39
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