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化

作者:刘鹏飞、徐乃楠

定价: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05047

出版日期:2015.08.01

印刷日期:2015.08.03

图书责编:王定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基于“文化簇”范式运用文化学中的历史溯源、中西对比、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数学在不同文化学科门类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不同民族中数学发展历程的文化差异,并从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层面,分析、理解和传播数学的文化价值。全书对数学与文化传统、信仰、理性、思维、宇宙结构、人类文明、结构主义、经济、医学、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开展了文化史视角的阐释,基于“大历史”研究观念探索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其中还包含学科、古今、中西间的对比研究,可使读者从多维度、多视角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使读者从文化传统层面、文化价值观层面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和发展数学。 本书可作为从事数学相关学习与教学人员的教材和参考书,以及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感兴趣人员的科普读物。

序一:认清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数学文化比较 西方哲学史认为,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因为他关于“世界是由水构成”的说法突破了“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传统信念,开启了西方先哲通过理性认识世界的先河。泰勒斯以后的古希腊学者认为,几何学的证明也是从泰勒斯开始的,因为他提出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这个命题。从泰勒斯开始,历经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逐渐形成了基于演绎推理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关注一般与特殊之间的关系,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研究数学的经典,也成为后世科学研究的典范,甚至启发了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科学家的思路,为他们的科学论证提供了范本。 中国古代的先哲更关注的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基于类的包括类比在内的归纳推理的思维模式,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更重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分类研究是必要的。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周易》这本书中,作为群经之首,《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周易》以卦分类,利用抽象的概念“象数”刻画类中事物的特征,解释事物演变的态势,通过事物的形式分析事物的本质。这种思想方法是朴素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在西方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培根才提出类似的基于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并且把这样的思维方法作为科学发现和创新创造的基础。 中国传统思维还非常注重辩证逻辑。中国从远古时代就是农耕社会,或许是受日月交替的感召,或许是受春种秋收的启迪,古代中国很早就抽象出了“阴”和“阳”的概念,认为世界万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都与阴阳的变化有关。这些思想也体现在《周易》中,六十四卦就是...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绪论  数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大历史观” 1

一、何谓“大历史观” 1

二、为何数学史研究与教学要坚持“大历史观” 5

三、基于“大历史观”的数学史研究与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5

第一章  数学与文化传统:历史与现实之间 31

一、中国的数学传统 32

二、中国对西方数学的全面学习 45

三、数学与中西文化传统 48

第二章  数学与信仰:数学的形上之维 53

一、人类远古的数学信仰 54

二、中西方数学信仰的不同走向 62

三、文化史层面的比较与思考 65

第三章  数学与理性:为什么是周易 75

一、理性与科学理性 76

二、数学理性在西方的发展 80

三、数学理性与民族理性 91

第四章  数学与宇宙:上帝是数学家吗 97

一、数学理性与宇宙结构 98

二、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 108

三、数学何以有效? 112

第五章  数学与思维:演绎与归纳的交融 121

一、数学与原始思维 122

二、数学思维与民族思维 126

三、中西融合的思考 128

第六章  数学公理化与人类文明:从几何原本到独立宣言 137

一、数学公理化的诞生 138

二、数学公理化的形式化发展 142

三、数学公理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147

第七章  数学与结构主义:布尔巴基学派的事业 153

一、数学结构化思想的诞生与发展 154

二、布尔巴基学派与数学结构主义 156

三、西方文化中结构主义思想及其影响 161

第八章  数学与医学:到底是巫还是医 167

一、世界古老文明的原始医学起源 168

二、古代巫医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