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2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22709
出版日期:2015.12.01
印刷日期:2015.12.04
图书责编:梁颖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立足于时间域的状态空间理论,系统地介绍了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理论。 绪论部分介绍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与定位;第1章介绍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第2章是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第3章详细剖析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第4章给出了自治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概念和判别方法;第5章从概念和方法上给出了线性系统的设计理论,包括极点配置,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解耦控制、状态观测器等内容; 第6章对离散控制系统进行了扼要介绍。 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控制及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石海彬,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于1971年;2001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1年至2003年在东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6月起为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教师,期间,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访问学者;讲授本科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现代鲁棒控制概论》;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30余篇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作为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某些专业研究生阶段的选修课程,教材众多。本书特点如下: 指导思想方面,强调融入多年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思考,在一些概念、思想、表述、方法上避免简单传抄、人云亦云,而是深刻剖析精神实质,并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分层表述。基于此,本书指出了以往教材不曾强调的一些常见误区,并加以更正。 具体内容方面,部分特色之处简述如下。 第1章讲述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① 结合基础的传递函数和高阶微分方程描述,首次明确了状态变量的数学和物理本质; ② 在串联分解和并联分解中补充了共轭复根以及共轭复根叠加重根的情况。相对于以往教材,这部分内容更为完整。 第2章讲述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 ① 考虑工科学生的特点,简化推导,避免以往教材过于数学化的处理方式; ② 指出了矩阵指数有限项多项式展开中系数未必线性无关; ③ 指出了初态响应和输入响应的内在联系; ④ 结合实例指出虚轴极点导致等幅振荡这一误区; ⑤ 强调了系统初始时刻的相对性,为能控能观、稳定性等后续概念打好基础。 第3章讲述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① 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能控能观测的时间、空间特性; ② 强调了以往教材绝少提及的能观测概念的时间顺序问题,并作为单独一节,从而使能观测性概念真正和应用联系起来; ③ 强调了能控能观测主要是针对系统外部信号,针对的是扩张系统和扩张状态。这样就打消了学生由于实际被控对象能控能观测而产生的能控能观无用论。 第4章讲述自治系统的稳定性理论: ① 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稳定性的时间、空间特性; ② ...
0.2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0.3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1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1系统描述中的基本概念
1.2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
1.3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1.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4.1由高阶微分方程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4.2由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1.4.3机理建模
1.5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6状态向量的可逆变换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
2.1状态响应概述
2.2定常自治系统的状态响应
2.3矩阵指数的计算
2.4时变自治系统的状态响应
2.5线性自治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2.6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3.1能控性和能观测性概述
3.2能控性的一般概念
3.3时变控制系统的能控性
3.4定常控制系统的能控性
3.5能观测性的一般概念
3.6时变控制系统的能观测性和对偶原理
3.7定常控制系统的能观测性
3.8能观测性的时间顺序
3.9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
3.10传递函数矩阵与能控能观测
3.11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结构分解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4.1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4.2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4.3Lyapunov第二方法: 直接方法
4.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