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54304
出版日期:2016.11.01
印刷日期:2016.11.04
图书责编:李文彬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大清律例》系我国古代法典之最后形态及典型代表,深蕴我国传统法制之经验,凝结数千年绵延不竭之文化,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本卷集结海内外研究《大清律例》的数十位一流学者,对《大清律例》项下的数个重要论题进行探究,分《户婚》《断狱》《条例》《刑罚》《文献》篇。《户婚》篇,内容涵盖商业习惯、契约规则与婚姻制度; 《断狱》篇,探讨刑讯、定罪、量刑以及涉外司法等程序性问题; 《条例》篇,包括“从苏禄国贡使案看清代中期化外人司法模式”和“清代‘二罪俱发以重论’律例发微”二篇文章。《刑罚》篇,既有对律典重刑化变迁的阐释,又有对具体刑罚种类如流刑、赦免与死刑的考论; 《文献》篇,透过现存的清代档案,能够具体勾勒出纂修《大清律例》的实际进程与诸多细节。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中心广邀海内外法学界、史学界、汉学界等《大清律例》研究相关领域之第一流学者,对律例变迁、律例文化、律例与则例等重要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之后产生的成果集,是学术界第一本专门关于《大清律例》的学术论文集,将成为本领域学者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大清律例》系我国古代法典之最后形态及典型代表,深蕴传统法制之经验,凝结数千年绵延不竭之文化,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然自20世纪初以降,我国传承数千年的固有法制,伴随着整个传统社会制度、文化的坍塌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舶自欧美的西式法制。百多年来的西法东渐,外观虽似整肃,但其负面效应正日见彰显: 举国上下,唯利是趋,伦理不存,良知泯灭; 法律或滞碍难行,或沦为空文。是知无论何等先进之制度、文化,一旦背离国情民心,必若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论其观之何等美善而终必化为泡影!职是之故,我辈学人理当急流勇退,回顾自身之传统、寻觅固有之资源,形成自新之动力,此诚法学研究当今之最急务者也。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中心于乙未年仲夏(公元2015年7月)举办了“《大清律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前沿性、学术性和国际性为首要考量,汲引并邀请了来自我国内地、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或地区)的数十位《大清律例》研究相关领域之第一流学者,汇聚清华园,交流畅谈。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上,学者们由宏观而渐具体、囊中西而括古今,对律例文化及其传播、律例变迁、司法制度、商业法制、妇女犯罪等八个单元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立体全面的探讨与交流。 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信息。为记录会议的盛况,以免遗珠之憾,会务组从参会作品中遴选了与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二十余篇论文结集出版。论文研究对象囊括清代的律文、条例、则例,...
《大清律例》如何影响商业习惯
——试析18、19世纪苏州的度量衡诉讼/邱澎生
明清时代官方对于契约的干预: 通过“税契”方式的介入/王帅一
旗民不婚?——清代族群通婚的法律规范、实践与意识/邱唐
断狱
试析清律中“故勘平人”条/王志强
从“故禁故勘平人”律例的修订看有清一代刑讯制度的变化/谭家齐
《大清律例》“律目”功能再探/张田田
条例
怀柔远人——从苏禄国贡使案看清代中期化外人司法模式/张晓庆
草线暗伏: 清代“二罪俱发以重论”律例发微/姚宇
刑罚
聚众定例: 清代法律重刑化的转折/林乾
清代的大赦与死刑:制度及实践中的法与“法外之仁” /张宁
清代流放地与法律空间/梅凌寒
文献
乾隆八年《大清律例》的颁行/陈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