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468370
出版日期:2017.05.01
印刷日期:2020.12.03
图书责编:李文彬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基层管理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从县政之运作、胥役之污名化、乡官之嬗变、基层治理之非官方参与、户籍之编造与管理、法律纠纷之解决、普通民众之教化七个方面,对秦汉以来的基层管理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法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基层自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书认为,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以县级政权为主导,以乡级政权为辅助,建立了大体上以百户(称里或甲)为单元的分区控制体系,并在宗族、士绅、豪富等非官方力量的支持下,对基层赋税、治安、户籍、诉讼、教化等各方面的具体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皇权的触角藉此从县级政权向下延伸,进入千家万户。
《皇权下县——秦汉以来基层管理制度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作者通过县政之运作、胥役之污名化、乡官之嬗变、基层治理之非官方参与、户籍之编造与管理、法律纠纷之解决、普通民众之教化七个方面的论述,对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一部解读皇权如何下县的图书。
皇权下县——秦汉以来基层管理制度研究 前言 这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法制与秩序: 州县亲民、乡社协理的社会秩序”的研究成果,旨在探讨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的某些方面。 自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帝国行政制度的触角便向基层延伸,建立了县令长主导、乡官协理下的基层社会秩序。此后虽经朝代更迭,地方行政体制屡有变迁,但县作为最小行政单元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基层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方法也都保留了下来。而在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这与行之有效的基层管理制度不无关系。 目前,史学界对于不同朝代基层管理制度的研究成果斐然,虽然多数断代史学者出于学术的谦卑,对于其他朝代的相关内容甚少涉猎,但所谓集腋成裘,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入地考察基层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毕竟历史研究者的使命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报任安书》)。 由于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的内容极其庞杂,史料浩如烟海,从总体上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非个人能力所及,本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县政之运作。关于县长官的职权,历代《职官志》中均有记载,但县政并非总是掌握在长官一人之手,秦汉时期佐贰官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法律上长官与佐贰官之间的权力分工并不明确。唐宋时各衙门实行同职连坐,在县衙门内部长官与佐贰官之间存在着制度上的分工与制约。明清时,虽然佐贰形同虚设,州县官一人独大,但幕僚的应运而生实际上仍然起到了分割其权力的作用,更不消说自古以来,县长官一直受到上级机关的辖治与监察机关的制约,其自由行使权力...
引子: 从县衙的格局谈起
第一章县政之运作
一、 秦汉时期县令长与县丞、尉的关系
二、 唐宋时期县首领官与丞、簿、尉之间的关系
三、 明清时期州县长官与主簿、县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胥役之污名化
一、 中国古代的胥役群体
二、 胥役的污名化
第三章乡官之嬗变
一、 秦汉时期的基层治理
二、 乡官淡出视野
三、 什伍制度一脉相传
四、 “百代都行秦政法”
第四章基层治理之非官方参与
一、 非官方力量之界说
二、 宗族
三、 士绅
四、 豪富
第五章户籍之编造与管理
一、 户籍的编造
二、 流动人口的管理
第六章法律纠纷之解决
一、 县级政府审理程序
二、 乡里行政组织及民间调处机制
第七章普通民众之教化
一、 县级政府的教化措施
二、 乡里组织的教化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