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监控技术
提供PPT课件(扫描封底课件二维码),工业网络监控技术入门宝典!多年科研实践经验总结,极强的应用指导性,由浅入深帮助读者轻松驾驭多种监控网络通信技术!送教学PPT,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读教材。

作者:王黎明、闫晓玲、黄海、黄磊明

丛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嵌入式系统专业规划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458043

出版日期:2017.02.01

印刷日期:2023.08.01

图书责编:刘向威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自动控制装置、远程或特种场所的监控设备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使得监控网络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为了让不同类型的自动控制装置协调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相应的监控方式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本书重点放在对网络化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对“串口”“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异构网络”等典型监控技术的介绍上; 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知识的灵活应用及毕业后的自学。 本书主要阅读对象为教学研究/应用型大学及大专(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适用的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不同的专业选用本书作为教材使用时,可对本书中的内容做适当删减。建议教学时数为5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5学时,上机实验、实训15学时。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以OSI模型为基础,不同的通信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层次结构和传输协议。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存在短板,而初学者若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在理解串口通信、工业总线通信、工业以太网通信等监控方式时会比较吃力。本书从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入手,结合工业控制系统的组织架构,由浅入深地介绍工业监控中常用的几种网络技术。这种方式使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不再是一知半解。本书以教学研究/应用型大学及大专(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适用的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也可供从事工业控制网络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工业控制网络实现工业控制的自动化,成为当今控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该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目前,监控系统采用的网络主要有串行通信(如RS232C、RS422以及RS485)、现场总线以及工业以太网。本书着重介绍了这几种通信方式,希望能帮助读者对网络化监控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对数据通信中涉及的性能指标、编码方式、传输方式、传输介质、网络结构、访问控制、差错校验、参考模型等进行概述。第2章介绍了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概况和基础技术,包括分布式控制器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网络架构、输入输出接口、抗干扰技术等。第3章重点围绕同步和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展开了详细的讲解。第4章介绍了现场总线中的CAN总线的通信方式、协议规范和硬件产品。第5章分层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结构模型及相关技术,包括VLAN技术、冗余技术和时间同步技术,并重点讲解了Modbus这一应用层协议规范。第6章分别介绍了CAN与RS232、以太网与异步串口、CAN与以太网三组异构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第7章从船舶监控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 本书第1、6章由王黎明编写,第2、3章由闫晓玲编写,第4、5章由黄磊明编写,第7章由黄海编写。全书由王黎明统稿。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中英文资料,包括协议、手册等。本书作者都属于海军工程大学智能工程系的一个课题组,书中内容是课题组多年在网络化监控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工作的积累和总结。除本书作者外,同一教研室的王新枝、左文等也对本书的编写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

1.1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1.2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1信息及其度量

1.2.2数据传输速率

1.2.3信道容量

1.2.4误码率

1.3数据编码

1.3.1模拟数据编码

1.3.2数字数据编码

1.4数据传输方式

1.4.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1.4.2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1.4.3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4.4多路复用技术

1.4.5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5数据传输介质

1.5.1双绞线

1.5.2同轴电缆

1.5.3光缆

1.5.4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1.6局域网络拓扑结构

1.6.1星状结构

1.6.2环状结构

1.6.3总线型结构

1.6.4树状结构

1.7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1.7.1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7.2令牌环访问控制

1.7.3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

1.7.4时槽环

1.8数据交换技术

1.8.1线路交换

1.8.2报文交换

1.8.3分组交换

1.9差错控制技术

1.9.1海明码

1.9.2奇偶校验码

1.9.3循环冗余码

1.10网络互连技术

1.10.1网络互连基本概念

1.10.2网络互连和操作系统

1.10.3网络互连设备

1.11网络参考模型

1.11.1ISO/OSI/RM参考模型

1.11.2TCP/IP参考模型...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以OSI模型为基础,不同的通信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层次结构和传输协议。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存在短板,而初学者若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在理解串口通信、工业总线通信、工业以太网通信等监控方式时会比较吃力。本书从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入手,结合工业控制系统的组织架构,由浅入深地介绍工业监控中常用的几种网络技术。这种方式使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不再是一知半解。本书以教学研究/应用型大学及大专(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适用的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也可供从事工业控制网络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