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6
ISBN:9787302459231
出版日期:2017.03.01
印刷日期:2022.01.14
图书责编:王剑乔
图书分类:零售
申论的成绩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吗?申论科目的复习可以量化吗?作答任何一道申论题目有标准的流程吗?对于每一名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每一名考生所面临的困境。 申论试卷的评阅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扣分的过程。考生的申论之所以会被扣分,是因为在复习和应考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扣分的风险因素”。因此,无论是复习还是应考,努力消除“扣分的风险因素”是提高申论成绩的关键。 作者通过大量授课经验总结和对百余套申论真题的亲笔撰写,客观地将申论复习过程量化为消除“扣分风险的三个因素”。它们分别是: 复习材料的风险、复习方法的风险和作答过程的风险。考生在复习和应考过程中,必须做到努力地消除这些“扣分的风险因素”。 本书紧紧围绕2016—202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试卷中的题目,通过对这些例题的规范化解析,争取在每一个作答环节中,通过标准的作答流程来最大限度地消除“扣分风险的三个因素”。另外,考虑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考生复习该科目的成本和难度,本书配备了30余个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申论科目中的复杂概念。 本书可以作为备考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教材,也可供参加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公安机关招录人民警察、事业单位、军转干招考的人员使用。
李剑南,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辅导专家。自2009年起,致力于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及行政管理类人才选拔制度的研究工作。在申论授课过程中,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帮助考生建立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型;凭借行之有效的申论作答“四步骤”帮助考生提高申论的答题质量;以最新的公考真题强化学习成果。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方面,力求各学科、各模块均衡发展。具有较强的教材研发能力和较高的授课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淡化专业知识,避免专业知识讲授。将复杂课程以简单、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考生,让公考非专业化的理念深入每一位考生。近年来,出版专著两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申论攻略》。
从事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教学以来,我兼顾教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学科。于是,便有了更为全面地了解考生备考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注重申论科目的复习,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复习上。 从每年的报考人数和最后实际录取的人数上我们不难看出,公务员考试是一个录取率极低的考试,2017年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人数为2.7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10余万人。考录比例不到3%。也就是说,如果有100人报考公务员,那么97个人最终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因此,这场考试也被称为当今中国难度系数“爆表”的考试。许多“高材生”曾经满怀豪情地走进考场,最后却灰溜溜败下阵来。以申论科目为例,相当一部分“211”或“985”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最后只考了三四十分,距离申论科目的合格分数线还有不小的差距。按理说,这些考生的学习能力应该相对较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就申论这一科目来分析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重视该科目的复习,仍以应付高考语文的方式去复习申论,更有考生忽略甚至放弃申论的学习。另外,申论学习方法错误的考生也不在少数,这些问题均导致了申论整体成绩偏低。 一、 针对部分考生持有错误观点的批评 为真正搞清楚考生不注重申论科目以及申论得分低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此类问题,我对部分考生进行了访谈。考生对不注重申论科目复习所持的较为集中的理由是: (1)认为申论是写作科目,自己的文科一直不好,短时间复习难以提高成绩; (2)高考语文就不怎么复习,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透过这两条理由我们却看到了相当一部...
第一章核心原理:申论备考必读1
一、 何为申论1
二、 申论的成绩是否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提高2
三、 申论的基本题型介绍2
(一) 概括材料类2
(二) 综合分析类3
(三) 综合写作类3
(四) 原因对策类4
(五) 申论论证类4
(六) 其他4
四、 申论“给定材料”属性划分及处理方式5
(一) 申请“给定材料”属性划分5
(二) “案例性材料”处理方式6
(三) “观点性材料”处理方式6
(四) “政策法规性材料”处理方式6
五、 申论作答“四步骤”7
(一) 审读作答要求7
(二) 定位关键信息7
(三) 加工整合关键信息7
(四) 构建正确答案7
六、 申论复习备考建议8
(一) 投入一定量时间去复习8
(二) 学会使用“标准答题卡稿纸”8
(三) 冲刺复习注重模拟真实环境考试8
第二章忠于原文:概括材料类题10
一、 概括的基本要求10
(一) 必须具有高度精练的概括句11
(二) 必须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11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目录二、 历年国(联)考“概括材料类题”真题一览表及考情分析11
(一) 设问方式越来越灵活13
(二) 字数要求不断上升14
(三) 概括的难度越来越大14
三、 “概括材料类题”历年真题规范化解析15
第三章领会精神:综合分析类题46
一、 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46
(一) 必须站在材料的角度上,以政府为立场分析问题47
(二) 必须重视“综合”和“分析”相结合,得出正确结论47
二、 历年国(联)考“综合分析类题”真题一览表及考情分析47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