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哲
定价:6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508601
出版日期:2018.09.01
印刷日期:2019.02.18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放眼更加长远的未来,以大尺度的历史观考察检察发展路径,认为公诉权应成为当之无愧的检察核心,公诉权是检察制度的源头和归属,是检察制度的灵魂,应当以强大诉权回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召唤,将庭审打造成检察制度的发言席和宣传栏,以自组织的管理模式理顺检察内部激励体系,在法庭上强势回归,使公诉人成为人格化的检察制度,以指控立德、立言、立行,以思想力、语言力、行动力赢得实实在在的公信力,将以往分散用力的检察布局向诉权方向集中,以专业化细化诉权分工,以诉权为核心整合检察职能,打造检察核心竞争力。重新诠释公诉权内涵,将公益诉讼注入其中,使公益诉讼与指控犯罪成为新时代检察制度的双轮驱动。
北京市检察院公诉部首批入额检察官,设计并组织研发刑事公诉出庭能力培养平台,执笔起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公诉案件起诉书制作的规范意见》,参与编著《检察机关刑事起诉书制作要义》,“法律读库”公众号2016年度十大作者之一
检察向何处去 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 作为检察官,总感觉像是法治国的异乡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 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勃兴;检察改革数十载,兜兜转转,站在历史 的十字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出生于法兰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中文名字来自东瀛, 我们被称为革命之子,我们涤荡了旧世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名义、 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们在侦查与 审判的山谷之间,辟出一条检察之路,从此才有了控审分离的现代法治, 支撑法庭成三角构造。正因此,这也是一条法治之路。这条路不是流水 线中可以简省的一环,它是法治的中枢神经,牵连四方,传导着正义的 讯息。如果中枢神经被切断,我们只能卧床不起。 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正因为复杂,对法治的渴求才格外 强烈。法治就是统御复杂社会的超级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 了人力的负荷。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个人的权利诉求、影响 力都在加速增长。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化、城市化、规 模效应正在推动社会变化呈指数级加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 时代。其实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拐点,我们只是刚好处于加速期。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的脚步不敢慢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方向。我们必须根 据司法规律配置有限的检察资源,整合核心职能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 我们不是在套用经济学,只是借鉴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以用户为导向实 现司法效能的最大化。...
起诉书的叙述性 2
公诉新语丝 25
说说公诉腔 26
公诉 “老炮儿”的味道 30
即席发言的意义 36
出庭公诉工作的实质化 40
公诉理念的再转型 51
新时代检察官应当具备的六种内在品质 52
法治是个奢侈品 60
顺应以审判为中心打通案件质量传递通道 69
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的理念与制度环境 74
司法官的汇报艺术 87
司法直觉与司法理性 89
检察再出发 93
检察再出发 94
检察专业化的格局与模式 117
检察官是个什么官 121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路上先别忙排座次 127
检察机关应当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131
司法制度的新设想 137
首席公诉人制度之提倡 138
检察KPI 144
司法官“退休返聘”制度之设立 151
去审查报告化与去行政化 156
司法机关中间层治理体系的思考 160
去行政化之后领导管什么 165
检警关系的再协调 171
检警合作之设想 172
对我国侦查终结权配置现状的反思:以佘祥林案为例 178
让警察直面法庭又何妨 188
法治机理的新视角 193
犯罪圈的两个维度——从贪污贿赂案件解释说开去 194
谈谈缺席审判——无罪判决是聂树斌案提审后面临的唯一选择 200
一审终止审理裁定能否立即生效——贪污受贿案件解释引发的程序
问题 208
认罪认罚的本质:刑事程序2.0 221
实务问题的新主张 22...
本书以宏观和长远的眼光看待正在发生的检察变革,提出以公诉为中心的检察制度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