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3-7
ISBN:9787302570325
出版日期:2021.03.01
印刷日期:2024.07.26
图书责编:孟攀
图书分类:教材
《金融营销学(第3版)》以金融消费行为与金融营销策略为主线,通过介绍金融营销基本概念与相关原理,提炼出金融营销的观念、特点及规律。《金融营销学(第3版)》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营销导论,金融营销环境分析,金融营销中的客户行为,金融市场细分与定位,金融营销计划、组织与战略,金融市场调查与营销预测,金融产品与营销策略,金融营销与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与营销创新以及移动金融与营销新趋势。 《金融营销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教材,又可供金融理论与实务工作者阅读、品鉴。同时,本书理论阐述深入浅出,案例分析生动鲜活,亦是广大金融企业与机构开展金融营销实务培训的良好教材。
陆剑清,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管理心理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咨询、培训工作。主编出版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2001)、《市场营销心理学》(2000)、《投资心理学》(2000)、《市场营销心理学》(第二版,2006)、《现代投资心理学》(2009)、《投资心理学》(第二版,2009)等著作17部,共计500多万字,其中《营销心理学》与《投资心理学》的繁体字版已于2002年在海外出版发行;曾在《文汇报》等知名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咨询课题5项;并在CSSCI等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50多篇。
第3版前言 当前,新冠疫情突袭全球,“宅经济”盛行,促使近年来兴起的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业务快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消费主力人群的变更,更是引发了客户行为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伴随着物理网点的逐渐消亡,绝大多数金融业务向手机等智能终端转移,业务办理则由“全天化”向“全面线上化”转变,而物理网点独有的存、取款业务也终因“去现金化”的移动支付兴起而逐渐淡出客户视野。金融业务的核心亦从能提供什么功能向客户需要什么功能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金融服务便捷化和网络化的提升,更反映出金融营销已进入“再定位”“再转型”的新阶段。 自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多家互联网公司推出的金融产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抢占移动端的市场,移动金融所包含的服务内容也逐渐变得宽泛起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逐渐重视移动端的作用,它们开始在移动端上为客户提供服务。最初的移动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借助移动通信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服务,它将金融服务与4G通信技术相结合,使人们享受金融服务时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具体业务包括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移动保险、移动商务、移动增值业务等。因此,初期的移动金融即传统金融服务的移动化。如今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则是指在移动端上实现金融服务的基础功能,包括账户管理、支付结算、投融资理财等。参与到移动金融中的不仅是传统的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还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平台制造商等。如今的移动金融正吸引着更多行业、...
第一章 金融营销导论 1
第一节 金融营销概述 2
一、金融营销的基本概念 2
二、金融营销的核心概念 4
三、金融营销的主要特征 9
第二节 金融营销的基本任务与作用 11
一、金融营销的基本任务 11
二、金融营销的主要作用 13
第三节 金融营销的演变历程 14
一、市场营销的观念演变 14
二、金融营销的发展过程 19
三、金融营销的动因分析 24
第四节 金融营销在我国的兴起 32
本章小结 35
复习思考题 35
第二章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 37
第一节 金融营销环境分析概述 38
一、金融营销环境的定义 38
二、金融营销环境分析的特征 38
三、金融营销环境分析的过程 39
第二节 金融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39
一、金融营销的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9
二、金融营销的经济技术环境分析 41
三、金融营销的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42
四、金融营销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3
第三节 金融营销的微观环境分析 46
一、市场环境分析 46
二、客户环境分析 47
三、竞争环境分析 47
第四节 金融营销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 47
第五节 金融企业对环境机会和威胁的
评估与对策 48
一、环境机会和威胁的评估 48
二、环境威胁的应对策略 49
本章小结 55
复习思考题 55
第三章 金融营销中的客户行为 57
第一节 金融客户的含义与分类 58
一、金融客户的含义 58
二、金融客户的分类 58
第二节 金融客户行为的影响因素 60
一、需求与动机 61... 查看详情
《金融营销学(第3版)》在各章结尾附以“经典案例评析”,以供读者思考与回顾,进而强化相关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