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75元
印次:3-7
ISBN:9787302595021
出版日期:2022.08.01
印刷日期:2025.06.09
图书责编:秦娜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土的基本特性、土力学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土体中的渗流及土体的变形与稳定的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适应土力学近年来的发展,也适当介绍了一些本学科的新进展。全书共分为9章,包括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与渗流问题,土体中的应力计算与有效应力原理,土的变形计算与固结理论,土的抗剪强度及其理论,土压力理论,土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地基承载力及土的动力特性。本书突出了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其中书后附录可供教学和自学时参考。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以及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李广信(1941- ),男,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的本构关系、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系列课组长;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土工合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基础协会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常务理事;IG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低平地学会理事(Lowland Technology);《岩土工程学报》、《工业建筑》、《地基处理》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土的本构关系,高土石坝筑坝材料,基础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参编教材5部。
第3版前言 《土力学》(第2版)出版于2013年,很受国内高校的教师、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出版后作者陆续发现了多处笔误和瑕疵,幸得在几次重印中多次修正,订正了许多不妥之处。 目前随着高校的教学环节和学科门类增加,一些传统课程的学时在缩短,近年来各高校推行按大类招生,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土力学将会处于进一步被压缩课时的处境。回顾30多年岩土工程教学改革的历史,也就是不断压缩课时的历史,尽管由于使用多媒体等手段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课时过少还是很难保证完成必要的内容和环节。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授课总课时为96学时。土力学课程有课堂讲授、习题讨论和教学试验三个环节; 基础工程除了课堂讲授外,还有课程设计、现场工程参观与现场测试等环节。 21世纪初,清华大学的课程名称改为“土力学1”和“土力学2”,相当于原来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力学1”为48学时,“土力学2”为32学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十年空前规模的岩土工程实践促使课程内容增加了,但课时却减少了。在本科土力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应使学生了解土的物性、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其他像土压力、边坡稳定和地基承载力几章内容都是土的抗剪强度理论的应用。所以在“土力学1”中只包括了本书前5章,讲到土的强度为止,仍然保留了课堂授课、习题讨论和教学试验环节,这就要充分利用课内学时与扩展课外学时了。这种重视土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贪多求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土力学教学效果一直很好, 学生评价也一直很高,没有出现将土力学学“夹生”这个我们最担心的后果。相应的,“土力学2”就包括了本书的后几章以...
目录
绪论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1.1土的形成
1.1.1岩石风化的产物
1.1.2土的堆积和搬运
1.2土的三相组成
1.2.1固体颗粒
1.2.2土中水
1.2.3土中气体
1.3土的物理状态
1.3.1土的三相组成的比例关系
1.3.2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4土的结构
1.4.1粗粒土的结构
1.4.2细粒土的结构
1.4.3反映细粒土结构特性的两种性质
1.5土的工程分类
1.5.1土的工程分类依据
1.5.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
分类法
1.5.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分类法
1.6土的压实性
1.6.1细粒土的压实性
1.6.2粗粒土的压实性
习题
第2章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2.1概述
2.2土体的渗透性
2.2.1土体的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2.2.2渗透系数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2.2.3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2.3二维渗流与流网
2.3.1平面渗流的控制方程
2.3.2流网的绘制及应用
2.4渗透力和渗透变形
2.4.1渗透力和临界水力坡降
2.4.2土的渗透变形(或称渗透稳定)
习题
土力学(第3版)
目录
第3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1概述
3.2有效应力原理
3.2.1饱和土中的应力
3.2.2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