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2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34034
出版日期:2023.11.01
印刷日期:2023.11.06
图书责编:秦娜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详细讲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全面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前沿。第 1~ 8章首先介绍地震学和结构振动分析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和反应谱,接下来讲解多自由度体系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地震响应规律,最后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损伤。第 9~18章则首先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相关规范,并介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其在规范中的体现,然后讲解地基基础、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接下来讲解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最后介绍震后功能可恢复结构的概念和实现方法,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潘鹏: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性能隔震和消能减震(振)结构;(2)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优化方法;(3)大型复杂结构抗震实验技术和地震响应分析方法;(4)韧性城镇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评估。他是地震工程国际**期刊《EESD》首位大陆编委、结构工程国内**期刊《建筑结构学报》编委,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以及科学探索奖,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主持/参加多个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主编/参编多部国家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是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工程减隔震(振)技术规范》的主编。先后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出版结构实验技术专著1本,消能减震(振)结构设计教材1本。
前言 地震工程学发展至今已有 100余年的历史,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界对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结构抗震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大量的震害实例及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对工程结构进行科学的抗震设计是消除或减轻地震灾害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也发现很多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和所预期的结果并不一致,地震所导致的工程结构破坏依然是地震灾害的主要破坏形式。因此,结构工程师责任重大,有必要投入更多精力深入地研究和掌握地震作用的基本规律和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建筑抗震设计”是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当前,市面上关于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教材,大多数以我国抗震规范的章节为蓝本、基于对抗震规范条文内容的介绍和解释而编写,较严重地受到规范章节及条文内容的束缚与限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现有教材的普遍特点是内容多而庞杂,未能形成相对系统、完整的地震工程学的理论框架,缺少经典教科书,应该深入重点学习的知识没有介绍,应该粗略了解的知识又讲得过多且模棱两可,并且在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合适的建筑结构抗震书籍,无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用的教材,还是结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都十分缺乏。编写一本相对系统地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研人员需求,且具有鲜明特点的建筑抗震设计教科书很有必要。在此背景下,编者历经 3年时间完成了本书的编写。 本书总计 18章,分别是:绪论;地震学基础知识;结构振动分析基础;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响应;多自由度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多自由度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多自由...
第1章 绪论 1
1.1 建筑结构抗震的任务和内容 1
1.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 1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3
第2章 地震学基础知识 4
2.1 有关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4
2.2 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5
2.3 地震波概述 8
2.3.1 地震波的特性 8
2.3.2 地震波的传播机制 9
2.4 地震震级 12
2.4.1 里氏震级 12
2.4.2 面波震级 13
2.4.3 体波震级 13
2.4.4 持时震级 13
2.4.5 矩震级 14
2.4.6 震级计算 14
2.4.7 震级和能量 15
2.4.8 震级和频度 15
2.4.9 震级和断层 15
2.5 地震震害 16
2.6 地震烈度 17
2.7 地震动 20
2.7.1 地震动观测 20
2.7.2 地震动的类型 23
2.7.3 地震动的频率特征 24
2.7.4 地震持时 26
2.7.5 地震三要素综合影响实例 28
2.7.6 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32
习题 34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结构振动分析基础 35
3.1 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35
3.2 结构振动方程 37
3.2.1 振动体系的自由度 37
3.2.2 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方程 37
3.2.3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方程 40
3.3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 42
3.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42
3.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