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论新探
关于儒家性善论的专门研究之作 对孟子性善论进行新的阐释

作者:方朝晖

丛书名:清华史学文库

定价:11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17877

出版日期:2022.10.01

印刷日期:2023.11.27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孟子早在2300多年前提出的性善论在此后几千年历史上引发了无数争论,不仅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也在20世纪西方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在全面研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及欧美国家有关孟子性善论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如何理解古人人性概念的含义,性善论应该从性之善还是性善的角度理解更好,为何可以从成长法则的角度看性善论,以及两千多年来各种西方人性学说的主要问题及争论焦点上均提出了新见,许多观点发学界所未发,对于深化和重新认识孟子性善论有重要价值。

方朝晖 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1996年4月起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系正式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在韩国首尔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兼尼山国际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专攻领域为中国思想史(国学),以儒学及中国现代性问题研究为主。出版专著十部,主要有:① 《性善论新探》(2022)② 《治道:概念·意义》(2022年);③ 《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2002年初版,2022年增补修订版);④ 《“三纲”与秩序重建》(2014年);⑤ 《为“三纲”正名》(2014年);⑥ 《儒家修身九讲》(2008/2011/2020年中文版,2014年韩国语版);⑦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2011年);⑧ 《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2001年)。此外,在Philosophy East & West,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哲学研究》,《复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成果字数300百万字以上。

序 对人自身的认识应该成为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的一个基础。 我们无法脱离有关人的基本性质的事实而考虑人能够有何作为。尤其是对 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来说,这一对人性的认识就更加不可或缺。传统思 想在西方自苏格拉底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思考以来,在中国自“周文”兴起 以来,皆以一种对人自身的认识为道德奠基。 但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现代思想学术对人性的 研究还是很不足的,尤其在当代西方学术界,由于这个问题看来涉及有关 人的本性或本质,就常被作为一种形而上学而遭拒斥。但西方人性研究消 沉的更重要原因是它还涉及诸如种族、性别、遗传、基因等敏感议题,学 者们就还常常不得不避开这一禁区。但是,有关人性的问题却是泯灭不了 的,无视它不仅会遇到思想学术的失误,还会遭到社会后果的惩罚。 我们在最近一百年的西方学界,已经很少看到有道德和政治哲学领域 里的著名学者专门研究人性的著作问世了,史蒂芬·平克也许是近年来唯 一的一个影响较大的例外,但他的专业领域是人的心理、语言和思维。他 从这些专业的角度,同时也观察当今社会和启蒙历史来探讨人性。他在《白 板》一书中感叹:尽管来自大脑科学、基因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学术 进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新知,但还是有许多西方学者视人性的存在为禁忌, 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些激进学者且已使任何关于该问题的讨论都成为一种 被禁止的异端邪说。然而,平克坚持认为,来自科学的证据和人类的常识 都表明人性确实存在,而对人性的否定不仅使批评界和学术界分裂,还对 性善论新探 2 现实世界中芸芸众...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导论:人性及其善恶问题 ................................................................................................................................................................................1

一、现代汉语中的人性概念 ....................................................................1

二、对性善论及其意义的若干误解 ........................................................7

第一章 先秦秦汉“性”字的多义性及其解释框架 ........................................................................13

一、引言 ..................................................................................................13

二、性之多义 ..........................................................................................14

三、解释框架 .....................

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主题。孟子早在2300多年前提出的性善论在此后几千年历史上引发了无数争论,不仅影响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也在20世纪西方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在全面研究古今中外学界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说法,其中涉及如何理解古人人性概念的含义问题,性善论应该从性之善还是性善的角度更好,从成长法则的角度看性善论的视角,西方人性学说给我们的启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