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视域下的清代经济发展模式(英文版)
"国内学术界少见的直接以英文出版、讨论清代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异同的著作。 继彭慕兰分岔论与黄宗智内卷论与之争以后,进一步探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清朝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热点话题。 "

作者:倪玉平

丛书名:清华史学文库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19376

出版日期:2023.10.01

印刷日期:2023.10.31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试图探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清朝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经济发展道路是独特的还是相似的问题。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马尔萨斯奇迹”发生之前的清代人口膨胀及其对策。第二章以主要商品的市场流通量和关税记录,估算19世纪上半叶的商业总产值。关税收入随时间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19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趋势和社会制度的加强。第三章集中探讨清朝财政制度的变迁。第四章分析清朝咸同年间的政府借贷活动。第五章分析了清朝1823年大水灾的情况。 结论部分对现有的历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进行批判,强调利用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帝国晚期的中国是相当特殊的国家,有着很强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传承,但这种“独特”并没有强烈到让中国可以违背普适的政治经济规律。清代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相似”的国家,仍然遵循着“普遍农业国家”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道路,一些西方国家早已完成,一些国家则直到现在还在完成过程之中。

倪玉平,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曾任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格罗宁根大学客座教授、UCLA访问学者等,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项目主持人。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等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Austral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Foreword Maarteen Duijvendak*1 Among today¡¯s economists exists a lively debate on the 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One point of dispute is when China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and most productive economy. Economic historians likewise debate the question of when and why China lost its prominent position as the richest economy in world history. Should we place this change in the sixteenth, eighteenth or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is position lost because of policies by the Chinese state; policies on trade, taxes or trust, or was it about the access to coal, capital and colonies in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when this happened, was it China that diverted from the stan...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V

Contents

Contents

Introduction................................................................................................1

Chapter 1.Population Expansion and Demographic Pressure in  Qing China (1644-1911).........................................................11

1. ¡°The Chinese Thomas Malthus¡±..................................................................11

2.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the Early Qing....................................................17

3. Solutions for the Demographic Pressure....................................................20

4. Conclusion.......................................................................................................28 ...

"本书继彭慕兰分岔论与黄宗智内卷论与之争以后,进一步探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清朝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是独特的还是相似
的问题,书中对现有的历史GDP研究和“大分流”研究进行批判,强调利用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不仅能进一步厘清我国经济史发展脉络,而且能正面回应西方的“欧洲中心论”研究理路提出的“中国因与西方‘分流’而走向衰败落后”的观点,有益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书中认为帝国晚期的中国是相当特殊的国家,有着很强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传承,但这种“独特”并没有强烈到让中国可以违背普适的政治经济规律。清代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相似”的国家,仍然遵循着“普遍农业国家”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道路,一些西方国家早已完成,一些国家则直到现在还在完成过程之中。
本书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用英文写作,可以与国内外广大学者展开探讨,有利于推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