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5元
印次:1-3
ISBN:9787302613862
出版日期:2022.09.01
印刷日期:2024.07.23
图书责编:鲁永芳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以群论真实的发展过程为基础,通过剖析群论创建中所涉核心数学家(牛顿、欧拉、拉格朗日、高斯、柯西、伽罗瓦等)的身世、风格、作用,多方面展示了群论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以及群论创建者自身理性与非理性的交融过程,揭示原创力之根源。
盛新庆,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度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序 近代数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标志,一般都极其抽象,能领略鉴赏者少。这往往造成精英与大众,甚至精英与精英之间思想的差异和思维能力的差距,或许也是导致社会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普及抽象、难懂的数理研究成果,不仅能激发后人对数理基础研究的兴趣,而且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 将抽象的数理研究成果通俗化是普及这些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仅此还不够。深入了解成果所涉及的人物、环境、生活习性等世俗化内容,分析成果形下的推动力,也极其重要。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但是深究起来,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和西方对它的认识仍存差异。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虽然我们不断系统研究和传授各种科学知识,但是对于产生这些科学知识的世俗化内容,以及形下的推动力,学习和讲授的都少之又少。我们对此的认识是贫瘠的、单一的、教条的,甚至是虚假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虽然我们已是应用科学知识的“巨人”,但仍然是创造科学知识的“侏儒”。 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让国人觉醒: 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因而不断地向西方学习科学知识,那么今天似乎还需要一次对科学知识形下源动力的觉醒。这就需要对研究、发现和传播这些重要科学知识的代表人物的经历、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做真实的分析。我们将会看到: 虽然科学知识是极其有条理的、简明的、理性的,但是产生它们的源动力往往是杂乱的、繁复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当我们试图把社会中的一切杂乱、非理性的东西彻底铲除之后,实际上也就彻底铲除了创造。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是简单粗暴的、可怕的,必将杀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