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内容完善详实、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及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慧敏、方汉孙、李兴发、冯霄、聂发辉、向速林、邹成龙、张萌

丛书名: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7888

出版日期:2025.03.01

印刷日期:2025.02.25

图书责编:王向珍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具体包括环境问题及资源与能源、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与“双碳”、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与评价、循环经济等。本书 作者将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其长期在环境科学领域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成果、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教学和发展动态(**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材料整理融入书中。本书还融入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限度地发挥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 在培养工科类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树立爱国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张慧敏,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获得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编教材1部。讲授《环境科学基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监测》等多门课程,获评校年度优秀教师。

前言 历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也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酸雨、荒漠化情况加剧,耕地、水源、森林、矿产等资源锐减,大量物种灭绝、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迫使我们深刻反思人类发展与生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综合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来看,先污染后治理以及工艺末端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运营成本,甚至会加剧发展与环境的冲突。时至今日,地球依然伤痕累累。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于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认同。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完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实施清洁生产战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国家级、省级和行业清洁生产中心,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不仅需要法规保障、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公众教育,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环境问题及资源与能源、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与“双碳”、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清洁生产...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环境问题及资源与能源

1.1环境问题

1.1.1人类发展遭遇环境问题

1.1.2产业与环境问题

1.1.3产业与经济发展

1.2资源与能源

1.2.1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2.2资源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1.2.3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1.2.4能源的清洁利用

1.3可持续发展

课外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2章清洁生产概述

2.1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2.1.1清洁生产的产生

2.1.2清洁生产的发展

2.2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涵

2.2.1清洁生产的定义

2.2.2清洁生产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2.3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途径和实践成果

2.3.1实施清洁生产的目的与意义

2.3.2实施清洁生产所依据的主要原则与途径

2.3.3清洁生产的有效实践

课外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3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3.1系统论基础

3.1.1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3.1.2系统论及系统工程

3.1.3系统论与清洁生产

3.1.4系统论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3.2物质与能量守恒原理

3.2.1物质守恒原理

3.2.2能量守恒原理

3.3生态学理论

3.3.1生态学相关概念

3.3.2产业生态系统

3.3.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规律

3.4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3.4.1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3.4.2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应用

3.4.3生命周期评价的步骤与原理

3.4.4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品设计和优化原理

课外阅读材料

思考题

第4章清洁生产与“双碳”

4.1碳足迹与“双碳”

4.1.1碳足迹的...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并供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级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