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1077
出版日期:2024.08.01
印刷日期:2024.08.23
图书责编:王向珍
图书分类:教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10章,系统地介绍了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微生物的实验操作与方法,共包含36个实验,主要内容既包括消毒与灭菌、光学显微镜使用、培养基制作、无菌操作、细菌染色、菌体大小测定等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内容,又覆盖了水体沉物、空气、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检测,以及微生物生化性能检测、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兼顾微生物学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结合关键实验操作和设备使用方法的视频,培养并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及相关仪器设备使用的理论认知,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学科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刘旻霞,女,生于1972年9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大学,2003年至今,在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与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人类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下,高寒草地群落生物多样性形成、维持机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致力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及污染的响应;探究大气污染的形成及来源与生产力的关系;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立以自然及人类之间的物质循环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成为21世纪“环境革命”的核心思想。生态环境保护——这项人类掀起的漫长而艰难的保护地球行为,涉及意识领域、技术领域及恢复治理等众多领域。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领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转变环境治理方式的关键点。在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废物资源化、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编者依据自身多年从事环境微生物课程的教学实验经验,并结合前人的著作资料汇编此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读者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原理和机制,对理解环境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要求读者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大量的课程实验巩固了读者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理解。 本书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的培养、观察、保存等基础性实验,以及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及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实验,此外还有基于DNA、RNA的提取与测定的现代技术实验等。全书遵循了显微镜技术、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培养与分离、菌种保藏、数量及大小测定这一主线,实验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其内容既注重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与...
第1章绪论
实验1.1环境微生物实验安全须知
实验1.2环境微生物实验安全防护
实验1.3环境微生物实验常用设备及操作流程
实验1.4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器皿
第2章显微镜技术
实验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2.2暗视野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实验2.3相差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第3章环境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3.1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3.2细菌的芽孢、荚膜和鞭毛染色法
实验3.3真菌与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第4章环境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实验4.1培养基种类与配制程序
实验4.2消毒与灭菌
实验4.3细菌的纯培养法
实验4.4苯酚降解菌的富集与纯化培养
实验4.5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实验4.6微生物接种技术
第5章菌种保藏
实验5.1微生物菌种的简易保藏法
实验5.2微生物菌种的甘油保藏法
实验5.3微生物菌种的干燥保藏法
实验5.4微生物菌种的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第6章环境微生物数量及大小的测定
实验6.1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实验6.2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实验6.3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6.4微生物间接计数法
第7章水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7.1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7.2水体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7.3水体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7.4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实验7.5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第8章土壤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8.1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8.2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测定
实验8.3土壤微生物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