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探索数字教育新范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郭少青、王建成、卫贤贤、杨改强、冯国红、董洁

丛书名: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6478

出版日期:2025.03.01

印刷日期:2025.04.16

图书责编:王向珍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以污染物的净化与控制为目标,系统构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框架。全书共6章,分别为绪论、传递过程基础、非均相物系分离、均相物系分离、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内容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原理为基础,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分离工程和反应工程原理,全面涵盖了环境工程领域污染物净化与控制的共性原理。同时,本教材引入污染治理工程及其设备的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旨在培养读者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教材的特色是以国内外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依托,以知识体系构建为主线,以案例驱动为途径,以数字化教学为支撑,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化环境专业人才为目标。本教材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核心教材,满足从本科至研究生多层次教学需求,还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及工艺研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郭少青,女,1972年生,博士,教授,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持有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多年,主持国家一流课程项目“环境工程原理”、山西省高等学校指令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和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十余篇;获得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和超星集团环境影响评价“示范教学包”荣誉。

前言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工程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学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核心教材,不仅是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石,更是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的关键。 本教材在充分汲取环境工程近年来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三传”(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原理为理论根基,有机整合分离工程与化学、生物转化原理,系统构建包括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在内的污染防治技术共性理论体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工程跨学科特点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以污染治理工程和相关设备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搭建理论认知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着力培养读者解决复杂污染治理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书共分为6章,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资深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其中第1章由郭少青编写,第2章由冯国红编写,第3章由董洁编写,第4章由杨改强编写,第5章由卫贤贤编写,第6章由王建成编写。郭少青和王建成负责全书的统编、审核与定稿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梁可盈、王俊、冀寒融、张远生、高帆、王瑞强、乔丹、赵彬蔚、苏预心等对图表、公式以及书稿格式进行了细致的编制与整理,为本教材的高质量呈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教材的出版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与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特向相关作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环境工程是一...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环境工程学的发展

1.2环境污染防控技术体系

1.2.1水污染控制技术

1.2.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2.3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2.4污染土壤净化技术

1.2.5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1.3生态工程技术

1.3.1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1.3.2土壤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1.4清洁生产技术

1.5环境规划管理

1.6环境系统工程

1.7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内容

习题

第2章传递过程基础

2.1流体流动

2.1.1管流系统衡算基本原理

2.1.2管路系统计算

2.2热量传递

2.2.1传热基本方式

2.2.2热传导

2.2.3对流传热

2.2.4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2.2.5辐射传热

2.3质量传递

2.3.1概述

2.3.2传质基本方式

2.3.3对流传质

2.3.4两相间的传质

习题

第3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1概述

3.1.1混合物系的分类

3.1.2非均相物系分离在生产中的应用

3.1.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

3.2沉降分离

3.2.1重力沉降

3.2.2离心沉降

3.3过滤分离

3.3.1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3.3.2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

3.3.3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

3.4静电分离

3.4.1气体的电除尘原理

3.4.2电除尘设备

3.5湿洗分离

3.5.1湿洗分离原理

3.5.2湿洗分离设备

习题

第4章均相物系分离

4.1吸收

4.1.1吸收基本概述

4.1.2吸收传质机理

4.1.3吸收计算

4.1.4解吸

4....

以任务驱动式工程案例法作为教学主要方法,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