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微课版)
教材以离散数学课程重要知识点为纽带,夯实程序设计思路,拓展数据结构中数据和关系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从实例计算到类计算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问题-形式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方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建设成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精品教材。

作者:朱保平、金忠

丛书名: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十四五”系列教材

定价:5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53608

出版日期:2024.01.01

印刷日期:2025.01.09

图书责编:谢琛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规划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本书以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为纽带,夯实程序设计思路,拓展数据和关系的表示方法,强化从实例计算到模型计算和问题—形式化—自动化(计算机化)等方法,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全书由命题演算基础、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谓词演算基础、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递归函数论、集合、关系、函数与集合的势、图论、树和有序树、群和环、格与布尔代数共12章组成。本书知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不仅配备了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后习题,还配备了重点章节的微课视频,既方便教学,又方便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研究生或软件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朱保平,男,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教学经历:长期从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和《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前言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它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课程,而且已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热门选修课。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数字计算机雏形的图灵机,还是数字电路的布尔代数,以及程序设计工具的语言、关系数据库、知识表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均离不开离散数学;同时两者的相互渗透推动了离散数学的发展。因此,学好离散数学对计算机科学与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离散数学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旨在介绍离散数学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以离散数学课程重要知识点为纽带,夯实程序设计思路,拓展数据和关系的表示方法,强化从实例计算到模型计算的应用能力,使读者充分掌握问题-形式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基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教材规范对离散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编著,强化了离散数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注重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命题演算基础、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谓词演算基础、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递归函数论、集合、关系、函数与集合的势、图论、树和有序树、群和环、格与布尔代数。 本书第1、2、3、4、5、7、9、10、11章由朱保平编写,第6、8、12章由金忠编写,第6~12章由叶有培教授统一策划。第1~11章微课视频由朱保平录制,第12章微课视频由金忠录制。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8月 于南京理工大学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命题演算基础1

1.1命题和联结词1

1.1.1命题1

1.1.2联结词2

1.1.3合式公式5

1.1.4命题逻辑的应用6

1.2真假性9

1.2.1解释9

1.2.2等价公式10

1.2.3联结词的完备集11

1.2.4对偶式和内否式12

1.3范式及其应用14

1.3.1范式14

1.3.2主范式16

1.3.3范式的应用19

1.4典型例题20

习题21

第2章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25

2.1命题演算的公理系统25

2.1.1公理系统的组成部分26

2.1.2公理系统的推理过程27

2.2若干重要的导出规则29

2.2.1分离规则的讨论29

2.2.2公理和定理的导出规则29

2.3命题演算的假设推理系统31

2.3.1假设推理系统的组成31

2.3.2假设推理系统的推理过程32

2.3.3额外假设推理法34

2.4命题演算的归结推理法36

2.4.1归结证明过程36

2.4.2归结证明示例37

2.5典型例题38

习题41

〖3〗离散数学(微课版)目录〖3〗第3章谓词演算基础43

3.1个体和谓词43

3.1.1个体43

3.1.2谓词43

3.2函数项和量词46

3.2.1函数项46

3.2.2量词46

3.3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48

3.3.1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48

3.3.2改名和代入49

3.4永真性和可满足性50

3.4.1真假性50

3.4.2同真假性、永真性和可满足性52

3.4.3范式55

3.5唯一性量词和摹状词56

3.5.1唯一性量词...

"    (1)本课程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和思路重点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源,编写纸质教材和数学资源相结合的微课版离散数学教材。
    (2)根据数字资源的实时性,不断汲取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方法,随时更新数字教材,真正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
    (3)针对现有《离散数学》教材与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不够、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锻炼不足问题,本课程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给出详尽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汲取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兴趣。
    (4)根据本课程的建设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以离散数学课程重要知识点为纽带,夯实程序设计思路,拓展数据结构中数据和关系的表示方法,提高了学生从实例计算到抽象类计算的应用能力。
    (5)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给出详尽的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汲取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构建复杂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