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月音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3361
出版日期:2024.09.01
印刷日期:2024.09.25
图书责编:郭赛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深入探讨了经典动画电影中角色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强调了角色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全书共8章,系统地分析了动画角色的类型性与独特性、亦真亦幻特性、跨类型空 间设置、道具与角色内涵的多重关联、造型设计的非顺向关联模式、色彩诠释、标签化动作设计,以及文学角色向动画角色的转换等多个维度。书中结合了丰富的案例分析,旨在提升学生对动画角色设计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书每章后都设有“创新实践环节”和“思考与练习”部分,鼓励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创作灵感。 本书适合作为动画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教材,也适合动画设计师以及对动画创作感兴趣的读者自学和参考。 "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职务、职称:副教授性别:女年龄:个人简历(50字左右):张月音,1983年4月,辽宁沈阳。副教授,任职于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世界动画协会·中国分会会员、Adobe国际认证设计师。著有《定格动画美感研究与实践探索》、《动画角色解析》等。
前 言 所有经典动画电影里的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都是“独特”的,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外形、独特的抉择、独特的行动、独特的故事。他们虽然是“独特”的,但观众却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会感到有几分熟悉和亲切,也有几分生疏和新鲜。他们是立体的、鲜活的,他们的故事曲折离奇、动人心魄。动画电影里的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被赋予人的灵魂的动物或者植物,还可以是被赋予生命的各种物体,甚至可以是拥有如人一样思维的“怪物”和“精灵”。每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被创造和塑造出来的,他们无不凝结着创作者的理念、经验、感悟、思考、推敲,以及对艺术创作矢志不移的追求。 如果把一部动画电影比作一幢楼房,那么角色就是地基和基石,没有了地基和基石,楼房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一部动画电影比作一个人的躯体,那么角色就是心脏和灵魂,没有了心脏和灵魂,人也就不存在了。在动画电影里,角色关乎着一切,也决定着一切。虽然角色形象必须依赖故事来塑造,但故事终归是角色的故事。没有角色的内心愿望作为原动力,没有角色的抉择和行动,矛盾冲突就不会发生和展开,就不会有故事的产生和发展。没有角色的关键性的决定和举措,故事也就不会有高潮和结局。当然,没有故事,角色也会失去依托,失去表演的可能。角色和故事的关系,是以角色为主的彼此依赖的关系。 要成功地创造和塑造角色形象,需要深化对动画角色的类型特征的认知,需要深化对动画角色特性的认知,需要深化对环绕角色的造型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色彩设计的理念、思维和方法的认知,还需要深化对改编类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再造的认知。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确定了基本的框架,即以...
第1章
动画角色的类型性与独特性 1
英雄类型动画角色—抗争中的刚强人格 2
成长类型动画角色—性格改变的历程 5
情感类型动画角色—心中的挂念与依恋 9
叛逆型动画角色—不满现状的突围 11
梦想类动画角色—突破局限的不懈追求 13
怪物类动画角色—外表下的温情 15
创新实践环节:如何构思动画角色 18
思考与练习 21
第2章
动画角色的亦真亦幻特性 22
真与幻两种状态并存相生 23
虚幻中蕴含的人性真实 26
超能力的隐藏与释放 29
创新实践环节:想象力的重要性 32
思考与练习 35
第3章
动画角色与跨类型空间设置 36
跨越空间类型的属性兼具 37
跨越空间类型的价值认知 38
跨越空间类型的心智交融 41
跨越空间类型的情感纠葛 43
拓展阅读:动画场景对于角色的塑造作用 45
创新实践环节:动画场景对于角色的塑造作用 47
思考与练习 49
第4章
道具与角色内涵的多重关联 50
道具的“标志”功能 51
道具的“线索”功能 54
道具的“节点”功能 60
创新实践环节:角色关键道具的设计 63
思考与练习 64
第5章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非顺向关联模式 65
外形的变化与人性的转变 66
自身条件与目标的冲突 68
内心世界与外表形象的反差 71
物象世界中的情感赋予与人性挖掘 73
憨态可掬与超常能力 76
给小角色以大使命 77
创新实践环节:角色造型设计 81
拓展阅读:五官形体与性格的逻辑关联 83
思考与练习 90
第6章
角色精神特质的色彩诠释...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