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镇
定价:5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47173
出版日期:2011.03.01
印刷日期:2011.03.04
图书责编:甘莉
图书分类:零售
中西绘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二者体异而性通。本书综合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石涛与塞尚两个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却同样分别是中西艺术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及其艺术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比较,观察中西绘画的流变与永恒及其关系,审视生命的绘画与绘画的生命之间的交互关系,尝试在“艺术何为?”“绘画何为?”这两个命题的多元答案中作出个人化的选择。 本书适用于艺术、美术、绘画领域的学生及研究者和美术爱好者。
中西绘画比较研究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几代人曾思考过的问题,无论从什么角度、什么范围去认识,都始终在同异之中探寻艺术生命的本真。有的是零星的散谈,有的是文化漫谈。像李镇这样切实地选取两名中西有代表性的画家,从各自的自然观、传统观、生命观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尚属首例。本书不仅论述了中西绘画的独特性,同时从深层揭示了内在的相似性,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20世纪西方绘画从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派起,与中国绘画殊途同归、高峰相会,这一现象虽然大家都已发现,但作为专题深入研究甚至个案剖析尚属空白,本书弥补了这一遗憾。 塞尚与石涛本是两位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的开拓性画家,相互比较研究难度很大。本书从跨文化的艺术无国界的视野,以及艺术和生命的关系把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各自的生平、性格、生活状况、创作思想诸方面探索了艺术大师生成的原因以及艺术生命内外的互动,诸如心和物的关系、艺术和生命的关系、永恒和流变的关系、传统和当代的关系都属于本书的讨论范围。 李镇为了收集相关资料文献,特地前往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跨国艺术研究中心(TrAIN Research Centre,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UK),跟随奥琳安娜· 巴德利(Oriana Baddeley)教授研习了塞尚与西方现代绘画整个艺术生命的历程,并翻译阅读了许多关于塞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历时半年之久,为本研究收集了很多国内见不到的资料,找到了与石涛相对应的问题。 石涛与塞尚虽然属于各自国度的社会人,但二者更属于自然人、文化人、自由人、为艺术而生的人,尽管相互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千差万别,...
第一节 中西与新旧…………………………………………………………………………005
一、从“佛教输入”到“西学东渐”…………………………………………………005
二、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007
三、从“兼容并包”到“中西融合”…………………………………………………009
第二节 分合的争论………………………………………………………………………011
一、徐悲鸿的“改良论”………………………………………………………………011
二、林风眠的“调和论”………………………………………………………………013
三、潘天寿的“距离论”………………………………………………………………015
第三节 方法的选择………………………………………………………………………017
一、三种方法的演变: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017
二、两条平行的脉络:石涛研究与塞尚研究…………………………………………019
三、一篇文章的启示:刘海粟的《石涛与后期印象派》……………………………023
第二章 承前启后 石涛与塞尚在艺术史中的贡献比较……025
第一节 从元四家到扬州八家……………………………………………………………029
一、赵孟頫与元四家……………………………………………………………………029
二、扬州八家…………………………………………………………………………037
第二节 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野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