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以经典的西方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以及20世纪中国新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为欣赏通俗、流行音乐做导引,同时介绍了有关音乐美学、音乐分析、管弦乐队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具体音乐作品作出评析。 本书以中西方音乐史和音乐体裁为线索,列举的音乐作品从易到难,以贴近音乐欣赏的规律和方法,为音乐欣赏者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同时将音乐史、音乐作品与音乐分析融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本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音乐欣赏的教材,亦可供音乐爱好者自学使用。

前 言   音乐欣赏涉及方方面面。音乐欣赏并不等于简简单单地、随随便便地听音乐,而是聆听者通过听觉去感受音乐,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其本质是聆听者主体的艺术审美。音乐欣赏的教学就是艺术审美的导引和训练。   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认为:人生来有两种对立的冲动力量,一种是感性的冲动力量,另一种是理性的冲动力量。要使这两种冲动力量协调一致,必须借助于第三种冲动力量,即“游戏”的冲动力量。“游戏”是一种完全处于自由、精神解放的状态,能协调人的感性冲动力量和理性冲动力量,使其和谐统一。席勒把这种“游戏”状态看作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要使感性的人上升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再没有其他的途径。   艺术审美与科学灵感、创新思维关系紧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的观念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事物的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义。”①看来,审美教育的确是培养完美人性和实现精神自由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欣赏的意义重大。   本书以中西方音乐史和音乐体裁为线索,举例的音乐作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试图以贴近音乐欣赏的规律和方法,抓住主要的环节和矛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音乐欣赏者提供...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一篇  西方音乐欣赏

第一章  音乐欣赏概论 1

第一节  音乐实践活动与音乐欣赏的基本原理 1

一、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体和性质 1

二、音乐欣赏的条件与基础 2

三、音乐欣赏的类别、层次与基本目的 3

四、音乐欣赏评价的客观标准 3

第二节  音乐作品结构与音响结构的动态感知 4

一、音乐作品的完形结构 4

二、西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5

三、乐音及音响结构动态的感知 5

第三节  西方管弦乐队与主要作品欣赏 7

一、西方管弦(交响)乐队简介 7

二、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浦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Britten: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frank bridge) 8

三、圣-桑:《动物狂欢节》(Saint-Saens:Carnival of Animals) 10

四、普罗科非耶夫:交响童话故事《彼得与狼》(Prokofiev:Peter and the Wolf) 13

第二章  浪漫主义音乐欣赏 16

第一节  浪漫主义声乐——艺术歌曲的欣赏 17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作品欣赏 17

二、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19

第二节  管弦乐舞曲欣赏 21

一、肖邦:《华丽大圆舞曲》(Chopin:Waltz in E flat major,Op.18) 21

二、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J.Strauss:The Blue Danube, Op.314) 23

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