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本课件只提供给任课教师,课件经过加密处理,获取课件密码请您联系010-8347(0332)/(0142),或者通过QQ号2827180469获取,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提供回复。感谢您对我社图书的支持!

作者:赵维清、姬亚岚、马锦生、王成军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

定价:24元

印次:1-4

ISBN:9787302330561

出版日期:2013.08.01

印刷日期:2017.12.19

图书责编:张伟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农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农业经济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践及我国“三农”政策的重点编写而成。本书注重新概念、新理念的分析以及对读者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将家庭农场作为一章纳入本书。每章开头以案例方式导入,体现了现代性、通俗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作为农村干部和农业经营骨干的培训教材。

四位作者均为博士研究生毕业,姬亚岚及王成军为副教授,马锦生为讲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教学科研活动。第一作者赵维清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委员,浙江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农业经济学会会员,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充分重视。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农业经营制度不断创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为农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生产部门,农业经济思想也是人类最早产生的经济思想。早在农耕时代,人们就萌生了朴素的农业经济思想,包括农产品生产、分配、交换的思想和行为,如重农抑商论、摊丁入亩、青苗法、一条鞭法等。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农业经济思想无法形成系统理论,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农业经济学理论体系。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扬(Arthur Yang)通过对欧洲大陆和英国各地考察,出版了《农业经济学》,从此创立了农业经济学学科。农业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一门成熟的科学。 农业经济学从其渊源而言,本身就具有交叉、融合的性质,它是由多学科综合、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边缘性学科。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讲,它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分支管理学,既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科学领域,又形成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质和政策导向。农业经济学不仅历史悠久,为我国农业与农村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肩负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 本书在编写过程...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和特点1

第二节现代农业3

第三节农业的贡献与多功能性5

第四节新的农业理念和术语10

复习思考题13

第二章农村土地利用及其制度14

第一节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5

第二节农村土地制度16

第三节地价与地租19

第四节农业土地集约和规模经营21

第五节农地流转25

第六节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遇和模式选择31

复习思考题35

第三章农业经营制度36

第一节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37

第二节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必然性39

第三节改革以来农地政策演变的基本脉络42

第四节家庭承包经营的绩效与局限44

第五节农户兼业化46

第六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48

第七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思路与政策选择51

复习思考题52第四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53

第一节农产品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54

第二节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56

第三节农产品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58

第四节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60

第五节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系数62

第六节农产品供求平衡与均衡价格的决定64

复习思考题68

第五章农产品市场69

第一节农产品市场的概念及其分类70

第二节国际农产品流通模式72

第三节农产品市场变革趋势73

第四节农产品零售市场75

第五节农产品批发市场77

第六节农产品期货市场79

第七节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85

复习思考题87

第六章农业劳动力88

第一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89

第二节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93

第三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94

第四节农业劳动力转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