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材建设立项项目,课件处为本书PPT教案,更新时间16年8月31日

作者:王娟、张全新、李元章、谭毓安、张启坤

丛书名:计算机系列教材

定价:3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417194

出版日期:2016.02.01

印刷日期:2017.02.22

图书责编:张瑞庆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以Intel系列微处理器为背景,系统地介绍了80x86微处理器以及后继机型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与计算机领域主流的接口技术。教材的编写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编写重点是在介绍接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接口技术的方法和概念,结合典型接口电路实例,强调最新接口技术及其典型应用。教材的特色是内容新,主要讨论32位/64位CPU的编程模型,在经典的微机接口技术基础上,增加了通用的USB总线技术及其应用、PCI/PCIE总线、LCD与触摸屏显示技术以及无线接口技术等。教材编写组织形式灵活,在勾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架构、注重原理的同时,又结合具体的实现技术以实例驱动,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配套的实验均为开放性设计,不依赖于任何实验箱,只要有微型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实验。 为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本书配套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等资料。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微机接口、微机原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王娟,女,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微机接口与技术”课程组组长。 曾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委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教材1本。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研究等。 张全新,男,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术工作。参与和主持多项基金项目,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出版专/译著2本。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路由算法、性能测试、信息安全等。 李元章 ,男,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存储技术团队成员。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承担横向/纵向项目6项,教改项目3项。主编教材3本,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项,兵工高校优秀教材奖2项。 谭毓安,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存储团队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编教材7本,获北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项。著名汉字系统UCDOS核心研发人员。目前主要从事信息安全、网络存储、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计算机相关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接口技术也在不断地、快速地发展着,旧的接口(如并行接口)被淘汰,新的接口(如无线接口等)逐渐普及,传统的计算机接口教材以及实验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本教材编写组积极跟踪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国内外的相关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在相关科研项目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编写了这本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能力。 与国内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特色及创新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教材内容新 教材中大量增加了反映现代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的教学内容,体现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升级换代,淘汰了同类教材中比较陈旧的部分内容。例如,同类教材中一般都采用8237作为典型的DMA控制器来介绍,然而现代微机的DMA控制器已经与设备接口紧密集成,成为设备接口的专属部件,如网卡和PCIIDE控制器等内部集成了独立的DMA控制器。所以,本教材在PCIIDE硬盘接口中,介绍了DMA的工作原理,并配合相应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硬盘的DMA数据传输过程。此外,相比于同类教材,本教材新增和加强的主要内容包括多核技术、保护模式的原理及编程模型、高级可编程中断机制APIC、硬盘ATA接口及协议、USB总线技术及应用、PCI/PCIE总线、LCD与触摸屏显示技术以及无线接口技术等。 2. 组织结构合理 在组织形式上,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放弃了传统的知识点简单堆叠和芯片手册似的接口技术介绍...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微处理器导论/1

1.1微处理器概述/1

1.280x86系列CPU发展/1

1.2.14位微处理器/1

1.2.28位微处理器/2

1.2.316位微处理器/2

1.2.432位微处理器/2

1.2.564位微处理器/4

1.2.6CPU的微结构/5

1.3微处理器性能指标/6

1.3.1速度指标/6

1.3.2高速缓冲存储器/7

1.3.3制造工艺/7

1.3.4核心电压/8

1.3.5封装形式/8

1.4软件特性/9

1.4.1工作模式/9

1.4.2指令系统/10

1.4.3超线程技术/11

1.4.4超标量和超长指令字/11

1.4.5动态执行技术/12

1.5多核技术/12

1.5.1概述/12

1.5.2多核的发展和挑战/14

1.5.3多核技术在中国/14

习题1/15第2章微型机硬件系统组成/17

2.1概述/17

2.2主板/17

2.2.1主板结构/17

2.2.2芯片组/18

2.2.3主板上常见插槽/23

2.2.4主板外部接口/27

2.3扩展插槽上的板卡/30

2.3.1显卡/30

2.3.2网卡/30

2.3.3声卡/31

习题2/31第3章微处理器编程模型/32

3.1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32

3.2寄存器模型/34

3.2.1程序可见的寄存器/34

3.2.280386以后新增的寄存器/40

3.3CPU工作模式/44

3.3.1实模式/44

3.3.2保护模式/45

3.3.3虚拟8086模式/45

3.3.464位CPU的工作模式/46

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