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一个人的京剧史——张正芳评传
作者:沙垚、周劼人
定价:5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26530
出版日期:2016.07.01
印刷日期:2016.06.24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和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本书主人公张正芳,作为上海戏校的第一代传人,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女教授,其从业、授业的人生经历代表了自民国以来大多数戏曲行业从业者的真实状况。本书由点及面,通过深入讲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为反映中国20世纪的京剧变迁、时代精神和历史选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对当下京剧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more >—犹记上海京剧摇篮 我们这些老戏迷、老捧角儿家(今称发烧友、追星族),既迷 且捧,既烧且追,追着看大角儿,也看小角儿;我们最保守,也最 求新;最崇老,也最爱青;最尊传统,也最求突破,就这样的辩证 统一。我们一方面叹息着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之 难再,在他们仙逝后甚至感叹:“从此不入剧场矣!”但另一方面, 我们又极其关怀着科班里的幼苗的成长。那时候虽然还没喊出口号 来,但实践上正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眼瞅着富连成的喜、连、 富、盛、世、元、韵,中华戏剧学校的德、和、金、玉、永,一拨 拨走上大舞台——戏曲的、也是社会的大舞台,北京的、天津的、 上海的……乃至世界的。台上的“坐科”,在学唱戏、演戏,台下 的也像是在“坐科”,在学听戏、看戏、懂戏……大名票欧阳中石 一次在酒宴上说:吴祖光可说是“盛”字科的,宗江是“世”字的, 他自己是“元”字的。那我说:朱家缙、刘曾复二老也只能老到是 “富”字的,和谭富英一科,可是他们还赶上了三岁时在乳娘怀里 看过富英的爷爷老谭(鑫培)。 我如此过戏瘾似的白话了大篇,是为了自报家门,说道出自己 是在京剧、亦称国剧的中国最大剧种的摇篮——北京这篮儿里摇过 的,就此引出京剧的另一摇篮——上海。我说过、写下过这样的话:“历 来是海派冲击京派,京剧乃得发展。”我是年方“弱冠”,不满20 岁到上海“下海”演话剧的。我这才真领会了海派领袖周信芳、盖 叫天、朱传茗……生、旦、净、丑。我这才见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海外有海。这上海也是京剧的一大摇篮。抗日时期在“孤岛”上海, 有如石猴出世,在这摇篮里跳出了186名小将——“上海戏剧学校” 正字科的师兄弟姐妹们,他们的音容亮彻上海乃至全国观众的耳目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