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第2版)(上册)

作者:袁艳红

定价:59元

印次:2-7

ISBN:9787302429821

出版日期:2016.08.01

印刷日期:2024.01.17

图书责编:佟丽霞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参照了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在内容选取上采用压缩经典、简化近代; 削枝强干,突出重点; 简化理论论证,适度增加应用等方法,以适应不同院校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技术应用型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保证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适度降低了例题和习题的难度,而且吸收了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髓,充实了大量物理学史和最新科技进展后编写而成。 本书不仅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经历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而且考虑到学生和教师教学的新特点,还配备了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和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和热学,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本书可作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工科类各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文理科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袁艳红,女,汉族,1966年8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光学、电学性质以及物理教育的研究。现任数理教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从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电工学》、《电路基础》、《原子物理》等课程教学工作。是《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负责人、“物理电子学”学科带头人、《大学物理》市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多项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项目;分别在《大学物理》、《现代教育管理》、《物理实验》等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5部;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主持完成了上海市科研项目2项、高校科研项目3项、与其他高校合作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2项;在《Chin.Phys.》、《物理学报》、《光子学报》、《Journal of the Irani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Opt.electron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SC�、EI收录十余篇;申请专利多项;获科研成果奖多项。�

前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最初是主要研究力学运动规律,后来又研究热现象、电磁现象、光现象以及辐射的规律。到19世纪末,物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经典物理学。在20世纪初的30年里,物理学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形成了近代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人工设计的新型材料、激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低温与超导、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等,究其根源,无不以现代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 以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技术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为了满足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的要求,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书。编写的主要思路如下: (1) 基本内容: 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本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拓展内容和阅读材料三大板块。基本知识内容以《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同时选取少量的拓展内容,作为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以“*”号标出。教师授课时,删去带“*”的内容,并不影响全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书中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匹配,主要是一些基本原理的应用。增加这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物理学的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前瞻性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 

1.1.1参考系和坐标系 / 

1.1.2质点 / 

1.2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 

1.2.1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和路程 / 

1.2.2速度 / 

1.2.3加速度 / 

原理应用洲际导弹及其射程 / 

1.3圆周运动及其描述 / 

1.3.1平面极坐标系 / 

1.3.2匀速率圆周运动 / 

1.3.3变速圆周运动 / 

1.3.4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 

1.4相对运动 / 

原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应用 / 

内容提要 / 

习题 / 

第2章质点动力学

2.1牛顿运动定律 / 

2.1.1牛顿第一定律 / 

2.1.2牛顿第二定律 / 

2.1.3牛顿第三定律 / 

2.1.4几种常见的力 / 

2.1.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原理应用同步卫星的发射 / 

2.2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 

2.2.1质点的动量及动量定理 / 

2.2.2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 

2.2.3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 

2.3能量守恒定律 / 

2.3.1功和功率 / 

2.3.2质点的动能定理 / 

2.3.3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 

2.3.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3.5碰撞 / 

*2.4理想流体的性质和伯努利方程 / 

2.4.1理想流体 / 

2.4.2连续性方...

(1) 基本内容: 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本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拓展内容和阅读材料三大板块。基本知识内容以《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根据,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同时选取少量的拓展内容,作为知识的扩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以“*”号标出。教师授课时,删去带“*”的内容,并不影响全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书中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匹配,主要是一些基本原理的应用。增加这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物理学的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前瞻性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增强学习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意识。
(2) 叙述特点: 考虑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物理学自身的特点,本书在论述方式上重视物理概念的准确性、物理推论的逻辑性和物理内容的基础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尽可能避免复杂的数学推证,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对现代物理学内容的介绍深入浅出,力争不让学生感到过分抽象和复杂。
(3) 内容衔接: 为了避免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本书以中学物理为基础,以应用型工科院校为特色编写。在内容衔接点上,综合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情况,适度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衔接点,企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与中学物理基础相衔接。同时也注意到与大学后续课程的衔接。
(4) 习题安排: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书中安排了一定量的例题和习题。习题和例题涵盖基础、应用两个方面。有些题目与实际联系较密切,且物理原理清楚,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和一定的趣味性。习题内容和数量选择与教材内容相配合,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难度由浅到深,有较好的适用性。
(5) 版式格式: 版式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彩色印制; 在编排上注重版面设计、图文并茂; 在内容叙述上保留了原教材的基本特色,即力求做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强调了物理图像和物理思想,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并学习物理学知识; 在资源建设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书中某些章节增加动画、二维码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并配以数字课程教学平台,期望突破书中知识难点,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情趣。由纸质教材、纸质辅助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等组成了立体化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