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8元
印次:3-8
ISBN:9787302523369
出版日期:2019.06.01
印刷日期:2024.01.22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在2009年出版第一版并印刷8次、2014年出版第二版并印刷12次的基础上,作者对其从结构到内容进行修订后的第三版。书中既吸纳了新闻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又继承了新闻学研究的传统,将新闻采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大量的案例,从而使新闻采访写作理论得到生动切实的诠释。 与第二版相比,本次修改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全新媒体生态下的重新论述;在章目上增加了“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标题,新闻的眼睛”“深度报道,让新闻走向深刻”三章,删去了原来的“通讯和特稿”“网络新闻”及“调查性报道”三章;重写了“新闻的定义”一章。 本书学术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行文生动,既有理论底蕴,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可用作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教材、新闻爱好者自学读物,或媒体新闻工作者业务学习用书。
作者简介欧阳霞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从事新闻工作1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新闻学。已出版《新闻发现与表达》(北京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版、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报纸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其中《新闻采访与写作》已印刷20次。
岁末的这一天,书写到了最后一行,离这本书的第一版写作恰好10年。10年前,我从媒体走进高校还没有多久,角色的转变尚未完成,却意外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而彼时我正在写另一本书,分身无术,学养浅薄,幸得年轻同事们的帮助,勉强完成,诚惶诚恐。交书稿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本书还会继续写10年以及更久。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版自2009年出版后,很快重印了8次,这个始料未及的成绩给予我内心的不安多于欣喜。这本书在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内容的不完善显而易见,让我自觉愧对读者的信任。加之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迫使传媒业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不同介质的媒体走向融合,新闻的载体更加多元化,这必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全新的要求。这一切促使我重新撰写《新闻采访与写作》,以求平息内心的不安,以求报答读者的厚爱。 4年前,第二版的写作是艰难的重新探索的过程,几乎放弃了第一版的全部内容,篇幅由十二章扩展为十六章,字数也由39.8万字扩展到50.6万字。第二版更具有了个人的特点,字里行间承载了我对新闻的热爱和理解,承载了我不可动摇的新闻理想,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看到的不仅仅是新闻采写理论和技能层面的知识,而且也对渗透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追求有所懂得。2014年第二版出版后,迄今已重印了12次。同时,由于本书在全国书店和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存在,也让我不得不敬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发行能力。 我不经常查看邮件,当偶然打开邮箱时,总能看到读者来信,有赞扬也有批评,有鼓励也有建议,那些温暖的语言,那些思想的锋芒,那些探索的精神,让我欣慰也让我内心紧迫。虽然我没有及时回复读者...
第一节记者的职业素养002
一、 新闻品格——坚持正义,追求真理002
二、 新闻敏感——记者最宝贵的专业素养008
三、 新闻专业主义——记者的自觉追求014
第二节记者的综合素养019
一、 知识储备——让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019
二、 心理素质——让非智力因素得以激发020
三、 全媒体素养——让记者跟随时代步伐020
练习027
第二章新闻,注定要不断重新定义028
第一节新闻没有完美的定义028
一、 什么是新闻028
二、 新闻的定义031
第二节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032
一、 人是新闻力量的源泉032
二、 新闻实现人与人的沟通037
三、 新闻是社会批判的工具039
练习041
第三章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042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策划042
一、 新闻策划的概念042
二、 新闻策划的意义044
三、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045
第二节新闻策划的原则048
一、 真实性原则049
二、 创新性原则050
三、 应变性原则052
第三节新闻策划的类型053
一、 阶段性新闻策划054
二、 专题性新闻策划054
三、 即时性报道策划055
四、 融媒体报道策划056
练习062
第四章新闻价值,衡量事实的标准063
第一节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064
一、 时新性064
二、 重要性066
三、 显著性067
四、 接近性068
五、 趣味性(人情味)069
第二节新闻价值取向072
练习077
第五章新闻线索,采访的出发点078
第一节寻找新...